中新網10月13日電 據美國《世界周刊》報道,與美國其它族裔相比,華人吸毒的比率偏低,但仍有人吸毒。有新移民結婚不久就遠渡重洋,結果發現美國和他們原來的想象是兩碼事。由于精神空虛、壓力太大,一些人靠吸毒“暫時忘卻痛苦”。美國林則徐基金會主席黃克鏘說,他估計華裔年輕人中估計有5%至10%的人吸毒,而且現象越來越嚴重,卻未獲小區的重視。
吸毒有百害 染上毒癮很難戒掉
他來自廣東,是一位吸毒者。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癮君子稱,在紐約華人小區,買毒品很容易,一打聽就知道哪里有。
他說,一開始,他用吸煙的方式吸毒,后來發展成打針。“打針的好處是,用量小也能達到吸煙的效果,而且見效快。”他有妻子和一個女兒。為了不讓家人知道,他就偷偷在廁所里注射。“我也知道吸毒不好,但是上癮后無法斷掉。”
后來,妻子和女兒先來到美國。十幾年前,他也來美和家人團聚,一到紐約,他就到華埠找毒品。一開始,妻子并不知道他吸毒。他用打工掙來的錢購買毒品,因此沒錢給家里。3、4年后,妻子發現他吸毒,多次勸說他戒毒。“她們也不好意思告訴別人,怕丟臉。”因為他戒不掉,夫妻關系變壞。后來,他前往位于華埠南街的麥地臣小區中心亞美康復會(Asian American Recovery Services)治療。因為他的癥狀比較嚴重,被送到醫院進行住院治療。
一段時間后,他戒掉毒癮,回到家里因為沒有鞏固效果,他的毒癮又犯了。 他說,吸毒者的一個特點是懶惰,“就是不想做工,只想吸毒”。但是,不做工,就沒有錢買毒品。于是,他想出一個辦法,去賭場贏錢。紐約市周圍有許多賭場,為了吸引賭客,賭場都向賭客提供免費巴士和免費飯食,甚至還送一張賭金券。
他每天靠贈送的賭金贏錢,就這樣成了賭場的常客,吃住都在賭場。贏了錢就買一點白粉。如果不能贏錢,他就要向朋友借錢買毒品。
幾個月前,他又去亞美康復會戒毒。為了斷癮,康復會又把他介紹到醫院治療。在住院的兩周中,醫師讓他服用藥物,然后逐漸減藥。出院后,他又來到康復會看門診。門診的醫師、護士和社工接著幫助他戒毒。
多次戒毒 終見成效
這名癮君子說,他曾經多次戒毒,但是不久就犯了。這一次,他已經3個月沒有吸毒,估計自己這次能夠戒掉。他說,現在感覺身體比過去好多了,體重也增加不少。
目前,他在一家殺蟲公司做半工,晚上也住在公司里。他說,戒毒后,他的主要事情就是要找個穩定的工作。因為吸毒,他和妻子的關系變差。他說,他很想念家人,但是與家人恢復關系可能需要一段時間。
他不僅體重增加了,而且也變勤快了。他現在終于從毒癮中醒悟過來。他說,女兒已經長大成人,而且他也逐漸變老。他希望能夠找個工作,最后與家人和好。
他的教訓是,吸毒有百害。他希望其它人千萬不要像他一樣“行差踏錯”。一旦吸毒上癮,走回頭路很難。
華人小區 吸毒趨增
麥地臣小區中心亞美康復會主任洪淑芬說,目前華人的上癮問題很多。該中心項目專門面向亞裔居民,如華裔、韓裔、日裔和越裔。許多華人沒有醫療保險,也沒有身分,也可以獲得某些免費的服務。
華人吸食的毒品有海洛因、可卡因、安非他命、大麻、搖頭丸、冰毒等。年輕人占多數,在中餐館工作的人吸毒的較多,因為他們每天工作時間十幾個小時,太累太辛苦。
該中心行為健康助理執行主任余冠源說,紐約華人吸毒、酗酒和賭博相當普遍,三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30%至50%的賭博者同時酗酒和吸毒”,許多人患有憂郁癥,癮君子的自殺率最高。最近幾年,人們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和危險性。
該中心的心理精神科醫師藍秋霞說,她做此類工作7、8年時間,專門為吸毒、酗酒病人提供心理治療。她估計,一年能看400個左右的病人,幾年間共看病人3000人左右。其中,華裔病人占三分之一。
在華人的概念中,吸毒是惡習,屬于道德問題。但現在研究發現,吸毒既有心理因素,也有生理因素,兩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以酗酒為例,很多病人有家族史。這說明,他們有基因的影響,也有環境的作用,吸毒者從小就受到家庭的影響。
華人病人 特征明顯
藍秋霞說,盡管都是吸毒,華人吸毒者與外族裔吸毒者由于人種、生活習慣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華裔吸毒者有著自己的特征。她認為,華裔病人有以下特征:
華人的代謝與外族裔的不同,吸食的毒品都要通過肝臟的代謝作用。
華裔被迫來看病的多,許多人是醉酒駕車,有違規紀錄,律師要求他們看心理科醫師,爭取保住駕照。有的是夫妻準備離婚,雙方爭取子女的撫養權。有的是家人覺得他們的親人有問題,要求他們前來就醫。
華人家庭觀念比較強,家庭成員之間比較密切。如果家里有人吸毒酗酒,家人都很焦急。如果他們戒毒戒酒,家人都很支持關心。因此,華人一來都是和家人一起來。老外都是獨來獨往,無人陪伴和照看。“有家人陪伴對病人是好事。”
“融入主流”可能“促使”子女走上吸毒的道路。“華裔青少年喝酒吸毒,不是因為喜歡,而是要找歸屬感。”華裔移民子女處在兩個標準之間。“家里的標準是中國式的,社會的標準是美國式的。”一些華裔孩子認為,如果和美國孩子一樣喝酒吸毒,就會被認為很酷,被主流社會所接納。
父母的價值取向可能有“促進作用”。新移民第一代酗酒吸毒的較少,第二代的比較多。例如,青少年都想穿名牌衣服,但是,華人家長看成績,就對孩子說,如果考試成績好,就買這些衣服。考得不好的孩子就有挫折感,就要尋求認同。因此,華裔父母應該學會做父母。
華人吸毒 逐漸增多
紐約市立大學江杰刑事司法學院(John Jay of College of Criminal Justice)副教授宋弘恩說,他大學畢業后曾經在紐約布魯克林檢察官辦公室工作一段時間,被安排負責戒毒工作,由此對戒毒工作產生興趣。他研究所畢業后,在哥倫比亞大學上癮與毒品濫用全國中心進行5年的研究,對吸毒和戒毒比較了解。
他說,在布魯克林工作時,遇到的都是其它族裔被捕的吸毒者。其中,西語裔占三分之二,非洲裔占三分之一,白人很少,華裔沒有。他說,這些人都是在街頭被抓,屬于社會底層的人。但是,從全國性的統計數字來看,吸毒酗酒的比率與各個族裔的比率差不多。亞裔第一代少,主要是酗酒,第二代吸毒的比較多。
幾年前,他逐漸認識到華人的吸毒問題。由于太太有許多業務上的應酬,他經常要出席許多宴會。“我主要是低頭吃飯,有時交換一下名片。”因為名片上有哥大上癮與毒品濫用研究專家的頭銜,他在第二天或第三天就會接到電話。打電話的人總是說,有個親戚或者朋友的孩子吸毒,詢問救治的方法。“這種情況多次發生后,我就懷疑他們講的可能是自己的孩子。”
他說,這些人都屬于中產階級華人家庭。但是,華人不好意思把這樣的事情說出來,多數人都是設法隱藏起來。因此,華人吸毒者的能見度很低,他說,實際上,吸毒不只是道德問題,而且還是健康問題。“他們不是壞人,而是病人。”
過去,華裔屬于少數民族的模范,吸毒率很低,因此政府沒有向華裔提供這樣的服務。
一旦吸毒,很難治愈。“我的研究發現,3年內,80%的吸毒者可以治好,但是這些人將來是否重走老路,研究沒有結果出來。”他認為,在紐約的法拉盛,一些華裔年輕人開始吸毒。但是,很少華人愿意成為戒毒輔導員,因為認為華人不吸毒。
多重原因綜合治療 回歸正常需要毅力
華人由于顧及顏面,不愿將此事向外泄漏。但是,為了盡早戒毒,家長要動員孩子去戒毒中心檢查。紐約麥地臣小區中心亞美康復會的護士朱逸華說,研究發現,吸毒酗酒是生理、心理和社會三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要從這三個方面著手。
該中心成立一個小組,里面有醫師、社工、護士、職業輔導員、個案管理者,大家共同幫助病人戒毒。她說,吸毒酗酒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其背后原因很多。許多華人新移民來到美國,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有的人不能解決,就靠從酗酒和吸毒中尋找安慰。因此,不能光講戒毒,還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研究發現,有的人對酒和毒品依賴性很強,如果突然戒毒戒酒,就會出現抽筋。這些人要住院治療。有華人自己戒毒,結果出現問題。例如,有個華人吸毒,其家人為了讓他戒毒,就勸他喝酒,試圖用喝酒代替吸毒。結果,毒癮戒了,卻染上酒癮。
因此,如果遇到抽筋等斷戒癥狀,應立即去急診室,戒毒者可能不要出錢。
她認為,吸毒酗酒也有社會的影響,因此,社工人員就會指導他們改變環境。例如,他們還幫助病人申請一些福利,如果病人沒有工作,他們還要進行就業輔導。 (韓杰)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