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9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道,受金融危機影響,華爾街成了裁員風暴中心。為躲避沖擊,一些金融業華人精英踏上了歸國之路。讓這條路短一些,已是華人精英、中國政府、專家學者的共同期許。
心態各異
年長者養老?高端人才觀望?
從華爾街回歸的華人金融業者中,部分人是出于無奈。
上海《青年報》援引專家的分析稱,年紀大一些的金融業華人,在華爾街失去工作后,干脆直接回國休息了。
而中國知名人才公司金融領域獵頭林先生介紹,從目前來看,在美國以及歐洲大陸,投資方、普通百姓信心的恢復以及金融產業的調整,也都需要半年左右。所以,這種海外人才回流的情況應該還將持續至少半年的時間。
他說:“大概最近三到四個月之間,我們陸續接到了一些海外人才的簡歷。從數量上來看,較往年的這一時段有15%左右的增幅。”
此外,林先生透露:“此前一些券商會通過我們在中國找自己需要的人,但現在因為美國金融危機,讓他們看到了契機,因此在高端崗位上更希望能找到一些有海外背景的人。也就是說,用人比例和數量沒有提高,但用人要求有更高的調整。”
不過,不少獵頭也坦言,真正的高端人才現在還處于觀望階段。
林先生透露:“根據有關機構了解到的情況,做海外投行生意的同行普遍都還沒有引進金融行業華人高端人才方面的成功案例,最多只是達成初步意向。”
一位“熟手”介紹:“我們現在主要負責尋找中端以上職位的合適人選,而真正高端人才是指VP(副總裁)、總裁這一級別,這就要求從業經歷在8年至10年以上,相對而言難度就會更大。”
做事業第一 掙錢第二
一些離開華爾街的華人精英,是為發掘新的商機回到中國的。近期從美國回中國的上海三宇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CEO便是他們中的一員。他專門回中國創辦公司,幫助回流金融人才“擇良木而棲”。迄今為止,他已成功為幾家外資銀行、民營企業的7個至8個金融高管級職位,找到了合適的歸國人才。
上海《青年報》報道,回中國后,美中之間的收入差距是不可回避的問題。有關人士透露:“這些回國的資深人士,基本上已擁有豐厚的儲蓄,掙錢已不是他們的第一追求,很多人想回中國做事業。”
歐美同學商會會長王輝耀說,部分華人借回流之機,轉變自己的發展方向,“在美國中國人做管理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搞技術的華人可能回中國尋找管理的職位。”
現身說法
順勢而為 回國發展
今年29歲的韓先生畢業于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之后赴美工作,不久前剛與上海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簽訂了2年合同。談起自己的經歷,韓先生說:“現在中國的經濟環境還不錯,銀行這邊給出職位還是很有上升空間的,再加上工資待遇也比較理想,所以沒多考慮就回來了。正式合同是從明年1月1日開始生效的,我現在正處于適應狀態,在各家銀行間走走看看,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工作上手就快了。”
另一位從華爾街回中國的華人曾擔心薪水相差太大,也曾擔心回中國后無用武之地,畢竟中國金融業發展水平和華爾街尚有差距。
不過,他現在已經消除疑慮,“目前看來,回中國發展是順勢而為”。
共同期許
雙方都要有更多耐心
專家稱,一些常年在華爾街“征戰”的中國人,有些時候思維和做事方式已經不再那么“中國”。他們回中國后如何與現有的市場環境及制度很好地融合又是一個新的挑戰。無論是HR還是企業,似乎都應該給予更多耐心。
世界經濟人網站援引專家的分析稱,現在大陸各大金融機構花大價錢拋出橄欖枝的目的就是作好這方面的人才儲備,看好他們在華爾街的相關實戰經驗,提早讓他們回去幫助共同研究中國的衍生品市場發展。
不過,這些“回流”人才很多并不愿意停滯在“研究”階段,他們希望有更多的實戰經驗。
一位歸國人員說:“中國與華爾街最大的不同是‘專家意見太強’,雖然專家有很深的理論研究,但他們離實踐很遠。在美國,專家就是做研究的,而操盤手不一定有多么高深的理論。我希望能做操盤手的工作,而不是整天搞理論研究。”
不妨先簽短約
上海市原政協副主席謝麗娟透露,上海市政協不久前曾做過一次相關調查,結果顯示,現在是中國引進海外高級人才的大好時機。多數參與調查的民眾都支持政府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加速將上海建設成國際金融中心。
上海《青年報》報道,謝麗娟說,對于這些“回流”的高級人才,中國政府應幫助其解決住房問題,并給予比當地同行適當高一些的工資待遇。
她說:“如果一些人才對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仍持謹慎態度,我們也可以與他們先簽兩年短約,讓他們消除回中國的顧慮。”
可采取遙控、減免稅
華爾街高級金融人才年齡一般都在40歲以上,讓他們舉家搬遷的可能性很小。這就要求中國采取新的方式,營造一個良好的人才軟環境。
上海《文匯報》報道,有關專家建議,引進的海外人才相對比較熟悉海外市場,投資的也是海外市場,似乎沒有必要讓其搬到中國來,完全可以遠程“遙控”。同時,人才引進后,也給收購外資金融機構提供了可能。
專家稱,目前中國人才引進存在的最大障礙是稅收問題,若能夠對高級金融人才實行免稅或減稅,那么,一方面企業能減少開支,另一方面對人才也是巨大的吸引。
專家還提醒,對于引進的國際金融人才,可以為之創造更多的舒適環境。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