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4日電 據加拿大《世界日報》報道,10月中旬加拿大聯邦大選,主要政黨在溫哥華等族裔人口集中的主要都會區攻防激烈,保守黨在這些地區新增席次雖有限,但整體得票率都有明顯成長,自由黨則呈下滑,族裔票源的流向對選舉結果的影響力似正增強中。不過,專家指出,市選投票率低,族裔選民投票率更低,族裔小區若要提高對市政的影響力,就必須致力克服這一障礙。
西門菲沙大學政治學者史都華以溫哥華市為例,華裔人口已占全市人口約30%,但華裔選民投票率卻僅有10%至12%之間,低于當地平均投票率的30%至35%之間,更遠低于非華裔選民40%的平均投票率。
史都華在2005年市選時,曾在溫哥華市從事投票站出口民調,發現華裔選民七成投票給無黨派協會(NPA)市長候選人蘇利文(Sam Sullivan),只有三成投給偉景溫哥華(Vision Vancouver)市長候選人詹健(Jim Green)。該項研究也發現,白人選民多半依據候選人個人特質投票,華裔選民則普遍重視稅負。
史都華表示,市級選舉另一特色是,盡管媒體常針對候選人政見、個人特質甚至外貌加以評論,選民投票意向多半早已確定,各政黨很難說服支持對方的選民倒戈,選戰關鍵往往就在于動員情況。他認為,今年市選緊接在聯邦大選之后,更難籌募競選資源,投票率恐怕還會更低。
史都華指出,在一般情況下,低投票率通常對執政黨較有利,以溫哥華為例,如果投票率低,NPA較能受益,因為該黨傳統支持者平均經濟能力和教育程度較高,實際前往投票的機率相對也較高。這場選舉勝負仍難逆料,在這種情況下,族裔票源、特別是華裔票源,只要動員得當,其實更能發揮關鍵功能。
至于溫市外圍的本拿比、列治文和素里等地,史都華認為,柯瑞根、馬保定和華特絲等現任市長“連任應不成問題”,除了享有高知名度優勢外,他們也多掌握有較穩固的黨選舉機器,在投票率趨低的情況下,挑戰者更難超越。
不過,他也指出,有趣的是,這幾個城市雖各有一定比例的華裔人口,這些候選人或許也都象征性地取了中文名字,在大選區制和族裔選民投票率低情況下,他們對爭取華裔票源其實仍不夠積極。他認為,如果是在分區選制下,情況就會完全不同。
今年市選另一特殊現象是,華裔參選人數較往年更踴躍,在溫哥華、本拿比、列治文和高貴林等四地,總共有37人報名參選,但能否有更多上榜,其實仍與華裔投票率有緊密關連。(記者何元)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