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20出頭很精干的小伙子找到我,非要讓我預測未來房價的走勢,因為他要作出買房的重大決定。看著20多歲鮮活的生命,就要奮不顧身投進房奴的苦海,我心有不忍。
20年前,中國一大批精英去了美國,大都拿到了很高的資助。可是他們卻常常七八個人擠在一個兩居室的房子里,一住就是二三年。他們都清楚,那是暫時的,他們要學習、要干事業、要掙錢。他們都是已登上了成功階梯的人,尚且如此節儉,怎么現在的小伙子們就不能克制一點?各地的房價在上漲,可是出租房價格卻在下降。本來用很少的錢租個夠用的房子就行了,為什么偏偏要去投資買房呢?一買房,就捆住了自己。別說現在工作流動是正常的,就是在一家公司干到底,要想提升也必須流動,一流動你買的那房子處理起來還挺麻煩。——對我的這番議論,小伙子有點認同。
我繼續問那個精干的小伙子,你干嗎不省點錢出國轉轉?他說公司沒有對外業務。其實,好多外國人到中國旅行,很窮,常常自己背著睡袋長途跋涉。但是他們就是要來開闊視野。你今天出去了,直接的收獲不會立刻顯現出來,但開闊的視野會融入你的思維中,必定會對你下一個工作機會或面試有作用,因為你的見解不一樣了!這番話對他好像有所觸動。
這個小伙子提出的問題,不是一時的沖動,也不是貪圖享受,更不是為擺闊氣,實際上反映了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和傳統,驅趕著他往事業的沼澤里滑。
中國城市居民,雖然說著現代話,住在外觀現代化的宅子里,但骨子里的傳統小農意識還非常濃重:重實體輕虛擬,重現金輕票據。一個父母如果不能為后代置房,被視作一種恥辱,后代也不依不饒。而西方的年輕人流動性高,一般選擇聯合租住一套公寓。年歲稍大一點的,工作已經基本定型,或者可能繼承父輩的房子,或者才開始買房。
然而,中國當今的年輕一代出手大方慣了。尤其是第一代獨生子女,正處在婚配的年齡,雙方的父母,又怎么忍心讓獨苗沒有個可以顯擺的住處?于是,大量資金從農村、從國外、從其他地域匯集到了年輕人居住的城市。當然,還有樓宇按揭,20年的抵押貸款,一下子使得青年人可以享受未來時日的收益。可是,巨大的還款壓力,迫使他們斷絕了繼續投資教育,節省了擴展視野的開支,陷入了兼職打工的行列之中。他們不清楚,這樣為一套房子傾全力,結果是抽干了他們的立身之本。
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所在。為了這年輕的一代,切不可以讓當前物欲的現實囚禁住他們的心靈。 (來源:加拿大《星星生活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