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中國大陸將自12月11日起全面開放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人民幣匯率在28日突破7.84之位再創新高。第二天,在紐約股市、香港和其它國際證券市場受美元貶值影響紛紛深跌的外圍氣氛下,大陸股市卻以全天逆勢大漲令外界驚嘆。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29日上午在北京舉行每月記者會,有關臺資銀行在大陸是否有進一步開放措施的問題成為兩岸記者頻頻發問的熱點。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李維一說,到現在為止,臺灣方面對臺灣的金融機構來大陸投資仍然采取限制政策,大陸以促進兩岸經濟進一步向深入發展、符合兩岸同胞利益的角度為念,希望臺灣當局及有關主管機構能夠采取積極態度,取消有關限制,促進兩岸金融業交流與合作的正常發展。
事實上,兩岸經濟發展已呈現高度交融狀態:不斷擴大的兩岸貿易今年前9個月已同比增長21%(其中臺灣順差486億美元),臺商投資由第一波的珠江三角洲到第二波的長江三角洲再到如今的環渤海地區(有代表性的北京市今年前10個月核準臺資增長257%),由于大陸游客赴臺旅游人數的大幅增加而使臺灣島內經濟得到相當支持——權威人士認為,臺灣經濟對于大陸經濟高速發展的依賴度不斷加深。
如此熱絡的經濟形勢必然要求兩岸金融服務水平作出相應的提高。
在大陸經濟強勁增長、市場環境趨于規范、人民幣升值預期再提高、向國際資本進一步開放等一系列背景之下,開放兩岸的金融交流與合作,是推動兩岸經濟關系向縱深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有利于兩岸經濟共同繁榮的重要措施。然而,與大陸積極的態度相對照的,是臺灣方面的消極和泛政治化。
以兩岸金融互動的保險業為例,臺灣有3家保險公司向大陸的保險監管機構提交了營業申請,大陸已批準其中1家在大陸設立1家合資保險公司。在此期間,臺灣方面不僅對大陸保險業進入臺灣始終置之不理,反而指責大陸方面在開放臺資保險業登陸問題上有政治性的選擇。
人們都知道,在臺灣許多旅游觀光購物場所,人民幣早已成為民間百姓熱捧的對象,臺北的銀行家們呼吁當局開放前往大陸布局的呼聲也早已喊得沒有了新意,而行政當局以金融安全為名所設置的障礙,事實上卻使九十年代初即已出現的兩岸金融交流與合作陷入了停滯,許許多多經濟領域的狀況都被作出政治化的解讀……
這一現狀不免令人懷疑,臺灣是否會在這一次失去分享大陸經濟增長成果的機會。甚至連“臺灣經濟研究院”等島內多個機構都以一系列的數據發出判斷,在大陸經濟新一波強勁增長預期下,臺灣有可能因行政當局的政治束縛而失去這個龐大市場。
當全球都在關注北京因2008年夏季奧運會而帶來的商機時,許多觀察人士發出預料:臺灣當局很可能會在這種政治亂象中繼續漠視甚至遺忘民生的選擇。而無視國際經濟格局的這一深刻變化,被貽誤了的將是臺灣人民的真正利益和福祉。
應當看到,兩岸的經濟交流與合作仍會繼續發展,這個趨勢是任何人都難以改變的。只是交流與合作的道路有多崎嶇,將決定臺灣經濟發展的速度。畢竟正如經濟界權威人士所言,臺灣經濟的復蘇與發展,絕對離不開海峽對岸的那個巨大市場。
(摘自美國《僑報》11月30日社論,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