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女性參選議員很難”
自民黨成員杜淑真表示自己為所有族群服務
杜淑真(Merlene Emerson)在英國生活了25年,已擁有英國國籍,并成為了自由民主黨成員。
4月30日,杜淑真通過電子郵件表示:“25年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許多人選擇保留原有的國籍,只申請永久居民權的身份。不過,隨著移民法律越來越嚴格,沒有國籍總感到不穩定。”
在其看來,“一旦成為英國人后,我感到了參政的必要性。當時,大概是英國進攻伊拉克的時候,我加入了自由民主黨,因為它是三大黨中唯一反對伊戰的。”
杜淑真的父母是新加坡華人。1979年,她從新加坡前往英國就讀,先在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攻讀法律,隨后在劍橋大學完成法律碩士的學業,畢業后從事法律工作。
杜淑真的參選之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她從參與地區工作和助選開始,進而對選民進行深入了解,慢慢感覺到自身對所在選區的責任,最終決定參選。
參政和參選讓杜淑真體味到了其中的滋味:“女性參選議員確實很難。女性在議會中所占比例極少,尤其是來自少數族群的女性。我希望自己能夠成功,這需要很強的決心,很多的經歷以及面對困難的勇氣。”
杜淑真先后在地區議會和倫敦市議會的選舉中進行了嘗試。雖然兩次參選都未成功,但她沒有放棄。這次在黨內遴選過關斬將后,終于成為自由民主黨在倫敦哈密史密斯-富勒姆選區(Hammersmith & Fulham)的議員候選人。
“我確實認為華人的勤勞、強烈的社群感讓我具備了一些優勢,但我必須說自己是為所有族群服務的。”杜淑真表示,“華人應該知道他們是英國的一分子,不是客人或外地勞工。既然華人已在英國扎根,那么他們可以發揮政治影響力。不過,很多華人不認為投票是重要的事。”
對話
參政華人并無特別背景
旅英學者曾飚稱政治上越往高處走,族群因素越有影響
旅英學者曾飚長期關注英國華人參政問題。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英國,參政門檻不算高,可以先從很多基層工作開始。不過,在政治上,越往高處走,考慮的個人因素就越多,族群就是其中一個因素。
曾飚透露說,今年的8位華裔候選人都是普通人,并沒有特別的背景。
“華人對政治不積極”
新京報:在英國,華人參政情況如何?與其他族群相比,華人群體表達政治訴求的愿望是否強烈?
曾飚:英國人口約6000萬,華人比例大概占0.4%,加上流動的華人人口,那么在英國的華人總人數約有60萬。華人在地方一級的議會和政府都有代表,不過國家一級的議會目前還沒有。曾出現過兩位上議院華人議員,但下議院沒有。
除了英格蘭,在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都有地區一級的議會。在北愛爾蘭,盧曼華女士就是首位當選的華人地區議員,她將會參選下議院議員。
英國輿論認為華人對政治態度不積極。從選民登記上看,全國未登記選民的平均比例為0.6%。在華人選民中,這一比例高達30%。與其他族群的參政情況相比較,華人群體的積極性明顯不足。孟加拉裔的移民數量與華人相當,然而他們在下議院卻有一些議員。
新京報:今年有8位華裔候選人參選,創歷史新高。他們有著怎樣的背景?在你看來,哪些因素促使他們走上從政之路?他們取得政治突破的前景如何?
曾飚:他們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或中國大陸,絕大多數是普通人,并沒有特別的背景。我與他們有過一些交流。我覺得他們一方面對政治感興趣,另一方面想為英國社會的華人做點事情。
至于前景,可以說非常困難。但我們應該看到,他們在黨內的初選能夠獲得認可,就非常不容易。他們在華人群體中介紹和推薦自己,從而激勵更多華人參政。
“華人群體積極維權”
新京報:在英國,獲得投票權需要怎樣的條件?參政門檻高不高?華人群體在爭取投票權等政治權益方面是否做出了或做出了怎樣的努力?
曾飚:獲得投票權需要英國國籍,年齡在18歲以上,而擁有永久居留許可的移民并沒有投票權。在英國,參政門檻不算高,可以先從很多基層工作開始。不過,在政治上,越往高處走,考慮的個人因素就越多,族群就是其中一個因素。
華人群體發起過一些維權活動。例如,有團體組織起來,針對有關華人被歧視的案件,進行申訴和實施救助;有團體推動“華人參政計劃”;還有團體致力于開展“讓陌生人變成朋友”的運動,即努力將非法勞工轉變為合法移民。
新京報:第一代華人往往難以融入當地社會。然而,隨著經濟條件的鞏固,其后代能更深入地與當地社會融合。依你所見,華人參政的意義何在?
曾飚:華人參政,就更有機會做一些促進中英關系發展的事情。對于當地華人而言,華人的參選和當選是有意義的。畢竟,種族、族群的認同都是非常直觀的生活感受。尤其是當你與主流社會融入不深時,看到同樣面孔的人作為族群代表去辦事,肯定有更多的親近感。(吳妮)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