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4日電 據意大利《歐聯時報》報道,意大利華人經營的批發市場主要集中在那波里、羅馬、佛羅倫薩、普拉托、帕托瓦、米蘭六大城市,這六大城市的華商批發區經營的商品95%來自中國大陸。隨著歐元對人民幣的匯率持續走低,為了應對金融海嘯為企業帶來的匯率損失。目前,大部分華商紛紛上調商品批發價格,以期度過危機減少企業損失。
根據意大利商會聯合會最新統計數據。在意大利經營批發業務的華商大約有16000多家,華人批發商遍布意大利各地,多數華人批發企業都集中在幾個城市的批發區,這些企業以經營中國大陸進口商品為主,經營品種主要有服裝、皮具、小百貨和電器產品等。
以往華人批發商多以低價位的形式進行競爭,由于今秋應季商品基本上都是在歐元挺高時進貨,僅匯率的損失已達到了商品價值的10%左右。如按以往低價位進行銷售,企業根本無利可圖,甚至還會造成虧損,提高商品售價是今秋華人批發企業保本獲利的唯一途徑。
在羅馬經營批發業務的華商胡先生說,從中國大陸進口的商品與歐洲本地的商品相比,無論是質量、款式都很接近,但價格卻相差甚遠。一般大陸進口商品比本地商品要便宜30%至40%,也就是說中國進口商品價格上調15%左右仍然具有競爭力,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胡先生表示,過去華人企業基于薄利多銷的策略,在無序競爭的環境下爭相攀比價格,以低價薄利的方法迎取客戶。美國次貸危機將意大利華人批發商逼的無利可圖,華商自發的調整了價格,而且是普遍性的。從現在的整體銷售形式上看,市場接納了華商的提價,企業并未因提高商品價格而縮減銷售量,證明了華人企業不一定在低價位上競爭才具備優勢。
普拉托歐洲商城總經理張桑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商城的近百家批發企業今秋的季節性商品批發價格比去年的同類商品價格上漲了約15%左右,大部分商家對市場走勢表示樂觀。
張桑榆表示,在此次金融危機中,華人企業普遍自發的上調商品價格,可以說是經濟環境讓華商在被動的情況下,集體采取了措施共同應對市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試想,如果在日常的經營中,華人企業能夠有一個行業協會,共同制定出商品的參考價格,其華商在歐洲市場的集體競爭力將會大大提高。(博源)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