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鮮人好不容易可以開始享受“自己賺錢自己花”的快感,但“學習理財”其實是每個出入社會的新鮮人,第一堂要進修的課程。
<理財學分1>
練習記帳 確實執行
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趁可支配的金錢還不是很多時,就該養成每日記帳的習慣,因為記帳其實是檢視自己現金流向的最好方法。
大部分的人記帳都是三分鐘熱度,因為記帳這件事,總是教人很難確實面對──在記下每日的收支時,讓人不得不正視自己入不敷出的真相,自然而然會想要逃避。
我讀大學時就很愛記帳,每晚都將一整天的行程、進帳和花費,記錄在個人行事歷上,每年一本,至今也累積好些本,對我來說是確實生活的痕跡。
當時因為長時間定期定額投資基金,每天記帳的同時,我也會查詢記錄當日基金的價格,稍微計算自己擁有的部位損益。托每日記帳的福,我為基金設了幾個停利點,及時出脫,因此避開了后來那波“網絡泡沫化”的下殺。
記帳是你表現出尊重金錢的方式,也是邁入理財領域的一小步。因為錢這種東西,你如果不學著理它,終有一天它會狠狠地反咬你一口。
<理財學分2>
財務智商比財富更重要
年輕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搞不清楚資產和負債的分別。比方說,房子究竟是資產或是負債呢?一般人的認知是:正在貸款中的房子仍是資產;因此只存了差不多剛好付得起買屋的頭期款,就開始蠢蠢欲動要置產了,反正現在房貸利率低。卻沒想到年紀輕輕就背上長年債務,有限所得無法再生錢,只好不停為錢工作。
然而,有錢人卻是將房子買來租人,讓房客為自己繳貸款,等到房子增值轉手賣掉,又可以多買兩間來租人,如此一再循環,不有錢也難。
這當中的差別,只不過是前者的房子是會減少收入的負債,而后者的房子是可增加收入的資產而已。
亞洲其他國家,如韓國、日本近年來開始重視理財教育,從民間到政府都致力推廣;不少中產家庭也開始了“富爸爸式”的家庭理財教育︰許多父母認為與其無止盡地供給孩子金錢,不如教他們理財方法。
最近在日本惹出內線交易風波而辭職的基金經理人村上世彰,就是富爸爸教育下的少年得志者。村上的父親在他就讀大學時,丟給他一千萬日幣的零用錢,告訴他說︰“從現在起你的財務就自己獨立吧!別再來向我要錢了!”村上世彰就拿這一千萬去投資股市,將資金翻了好幾翻,賺得好幾億的資產(他念小學四年級時就學會炒股票了),后來他拿這筆資金成立了M A C資產管理公司,短短幾年間,他的公司資產又再翻了幾百倍。
再舉一個例子吧,美國股神巴菲特從很小就展露了他極高的財務智商──他14歲時,利用送報賺來的1400元美金,在內布拉斯州買了一塊約四十畝的農地,然后出租給別人賺取租金,小小年紀就做了地主。
單單只是儲蓄要致富很難,但是要擁有人生的第一桶金卻不得不靠儲蓄。如果在存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的同時,能夠多充實自己的財經知識與實務投資經驗( 即使失敗也很寶貴),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模式,那就可能是你未來的致富因子。
<理財學分3>
賴家王老五 存錢更容易
不少社會新鮮人都渴望及早獨立,但是搬出去住要付出很昂貴的代價,容易在不知不覺中透支每個月的收入──房租、水電瓦斯費、三餐費用等……都是不可省卻的必要支出;甚至到后來,你會發現怎么連衛生紙都那么貴。
尤其社會新鮮人的薪水并不多,也不容易找到兼差,應該想辦法降低每月的應付開銷。若能“賴”在家里,就能將別人要拿來付房租水電費的開銷省下來,拿去存起來當游學基金也好、定期定額投資基金也好;甚至奉養父母,拿來與朋友吃飯聯系感情、累積未來所需的人脈都好,好不容易掙來的錢可以先支付自己或家人,總是勝過奉養房東、臺電和水公司。
但若是不得不在臺北賃屋而居的外縣市子弟,最好與朋友、同學同住,想辦法找人分攤房租與日常固定開支。
<理財學分4>
累積信用 善用信用卡
也許有很多社會新鮮人,被前陣子的卡奴新聞給震懾到不敢辦卡了,殊不知妥善使用信用卡,正是一個人在社會上培養信用最好的開始。
無論是做人、做事或是做生意,要在社會上成功地存活下來,信用絕對是關鍵因素。
信用既是個人的資產,自然是愈早累積愈好。社會新鮮人若是有份固定工作,等于擁有自己的財力證明,這樣的條件想要辦卡不難;長期維持良好的信用更是不難,有借有還,而且如期還就可以了。
在每家銀行都奉為圭臬的聯征中心紀錄上,沒有任何信用卡、貸款等銀行往來紀錄的“小白”,其實并非受銀行歡迎的客戶。曾經有銀行業務員跟我說,有的銀行在承做信貸或信用卡時,看到聯征紀錄一片空白的客戶,即使條件再好,還是會回絕。道理很簡單,“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雖然你從來都不向銀行借貸,但相對地,銀行也無從考據你是不是一個會還錢的老實人。
現在銀行嚴加控管信用卡額度和卡片數量的核發,因此一般社會新鮮人的信用卡額度普遍不會太高,只要養成“當期帳款當期付清”的好習慣,不但不會淪為卡奴,還因多跟銀行往來搏感情,為日后創業、置產、投資奠定良好的基礎。
<理財學分5>
別忘了投資自己
很多人或許都把“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看得非常重要,但其實年輕是最大的本錢,不需要為了帳面上的漂亮數字而忽略了投資自己。
若是年紀輕輕,就能順利藉由儲蓄、投資等方式攢到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當然是可喜可賀的事,因為這一百萬所彰顯的不只是一百萬的價值──而是你已經掌握到工作、賺錢,或是累積財富的訣竅。
但是,與其思考要不要繼續存下兩百萬、三百萬……,不如用這一百萬來完成自己長久以來想圓的夢想──像是出國念書、云游四海,還是用來創業等,年輕人的第一桶金,不妨拿來投資自己,在未來的人生當中, 或可獲得更多無形的回報。
更何況你都能順利地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一百萬,未來就算再存第二個、第三個也將不再是困難的事了,不是嗎?
(來源:臺灣媒體 文/阿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