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惟一不比上流社會少的,就是時間!泵總月用1/3薪水,定期定額買基金,莊東裕發現,長期下來,年投資回報率比每年的加薪幅度還高呢!
36歲的莊東裕,目前在一家廣告代理公司擔任銷售總監。平日精打細算的他,其實是到而立之年才忽然大悟,如果只靠一份死薪水,恐怕沒辦法在劇烈變遷的社會中保持中產階級的生活水平。
以前,上班族只要認真工作,把賺來的錢存到銀行,享受8%的利率,就能衣食無憂。隨著存款利率下降,全球化趨勢下的產業外移,現代上班族不但不能像過去那樣高枕無憂,就連眼前的工作也可能隨時不保。
靠理財維持生活水平
莊東裕指出,10年前,大學畢業生的底薪約兩萬多元臺幣(1臺幣合0.23元人民幣),可10年后,還是這個數字。他忍不住感嘆:“大學生起薪的增長幅度,連打敗通貨膨脹的能力都沒有!”即使工作能力沒問題,在大環境的變化難以掌握之下,莊東裕認為,學會理財才是維持目前生活水準的惟一辦法。
莊東裕感嘆說,臺灣教育長期以來偏重知識技能訓練,造成理財知識貧瘠,即使報稅、資產管理等生活常識,幾乎都不曾出現在學校的教材上。
莊東裕不諱言,自己也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教育制度下的“受害者”,年近30才悟到理財的重要性。
由于理財規劃起步稍晚,莊東裕更加積極打點投資計劃。雖然距退休尚有一段時間,他卻已經開始為自己存退休金。4年前,莊東裕買了一個境外基合組金,每月定期投資500美元,他盤算過,如果連續繳款20年,退休時,起碼擁有400萬元臺幣的退休金。該退休計劃的報酬率迄今高達50%,在時間的復利效果下,他的未來有了依靠。
除了趁早展開退休計劃,莊東裕也抱著繳賬單的心態,定期定額購買基金。對他而言,基金賬戶每月自動扣款,好比付信用卡賬單一般心甘情愿,二者的差別在于“消費賬單是過去的財富,定期定額繳款單卻是屬于未來的財富”。
莊東裕自忖平常忙于工作,沒有足夠時間看盤掌握股市脈動,因此選擇基金投資作為理財工具。
嚴格控制過度消費
目前單身的他,生活簡單而節儉,除了理財,他更重視生活開銷的控制。許多中產階級容易陷入過度消費的奢華陷阱,為了控制購物欲,他通常會延長購買物品的時間,深思熟慮之后,以時間換取空間的方式去消費。在購物之前,莊東裕通常會反復衡量,如果使用一件物品的次數并不多,他寧可放棄購買,因為這消費可能沒有什么效益。
“我們無法控制大環境的變化,只好通過理財投資規劃,為未來找到一點安全感。”莊東裕有感而發地說。再怎么努力工作,上班族仍要看老板和大環境的臉色來保住飯碗;惟有理財投資這件事,才真正能夠把人生發球權掌握在自己手上。
(摘自臺灣《今周刊》;文/鄧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