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7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今年是新加坡教育部在10所優秀傳統華校實行特別輔助計劃的30周年,該國教育部兼國家發展部高級政務部長傅海燕在出席近日召開的第三屆特選中學研討會上提及,特選學校將各自發展有特色的旗艦課程。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華文與華族文化的過程中有更豐富的體驗,所有特選學校將在2012年完成發展各自的旗艦項目。各校將通過精心策劃并具有中華文化色彩的活動,突顯特選學校各自的特點。
傅海燕說,(新加坡)特選學校已經走過30年漫漫長路,30年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第一批雙文化課程學生今年畢業,就有了驕人的成績。10名獲得公共服務委員會中國獎學金的學生,就有7名來自雙文化課程。他們將到中國知名大學修讀法律或國際關系。其中畢業自德明政府中學雙文化課程的學生陳葆佳,還是今年總統獎學金得獎人。
“未來30年,各特選學校應就其雙語雙文化的優勢,積極推展旗艦項目,為國家培養更具國際競爭力的下一代。”
傅海燕認為,現代家長都明白孩子到學校不僅為了取得一張文憑,而是要接受學校的全面培養。特選學校具有培養學生的獨特方式,有自己的價值觀,對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吸引力。
10所特選中學和15所特選小學,在新加坡教育部的支持下,自去年起紛紛設立有校本特色的旗艦課程。如華僑中學的“華中戲劇課程”、公教中學的“深濡文化,馳騁神州”、德明政府中學的“文史華藝鑒賞課程”、南華中學的“文史哲與實用翻譯課程”、圣公會中學的“中國通”課程、圣尼各拉女校和中正中學(總校)明年推出以華文授課的O水準考試科目“華文媒體”等。
8所特選小學和7所特選中學今年推出道德教育輔助配套,讓學生通過古人盡孝與勤奮的故事,培養高尚品德情操。還有長達四星期到六星期的中國與本地文化浸濡課程,都能提升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以及加強使用華文的信心。
新加坡教育部課程規劃與發展司副司長余立信會后說,教育部鼓勵學校發展具有各自特色,與中華文化相關,并讓全校學生參與和學習的課程。
他說:“我們希望每所特選學校的旗艦項目是獨樹一幟,與眾不同的。在具有校本特色的旗艦項目熏陶下,各特選學校將培養出面貌不同的畢業生。各校畢業生身上,將各有不同教育特色的烙印。”
余立信說:“早期特選學校的校風、特色,與校長長年掌校有關。到了現代,校長經常輪換,特選學校有必要通過設立與眾不同的旗艦項目,建立不受校長人事更動而改變的品牌。”
讓學生體驗中華文化
不少特選學校已在今年推出他們的旗艦項目,讓學生通過各種課程及活動,在學習華文與華族文化的過程中有更豐富的體驗。《聯合早報》特別訪問了幾所特選中小學校長及旗艦項目負責教師,了解個別學校旗艦項目的特色。
圣嬰小學:圣嬰新語
“圣嬰新語”讓圣嬰小學所有小一至小五的學生,在不同年級學習戲劇、快板、相聲及辯論,加強學生的華語表達能力。
校長冼月明說,活動時間每星期一小時,在正規課程時間內,學生在小一、小二學習華文演講與戲劇,小三及小四學習快板,小五則學習相聲與辯論。
她表示,校方以往是通過課程輔助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學習這些表演藝術。如今,“圣嬰新語”卻把活動納入正規課程內,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參與。
她說:“我們希望能加強學生的雙語表達能力。他們都很喜歡上這些課程。”
目前,課程是由校方聘請的約6名特別導師授課,不過冼月明計劃讓學校的華文教師接受培訓,往后參與授課。去年五月份,學校的4位老師和28個學生就曾到浙江省舟山市的沈家門小學學習快板,為期一個星期。
圣公會中學:“中國通”課程
圣公會中學通過中國歷史課程、到中國浸濡及水墨畫、笛子、篆刻、武術等“深廣活動”,培養學生成為“中國通”。
母語部主任葉夢祥說,所有學生在中一、中二時,每星期都必須上一節古代至當代中國的歷史課。
有了這樣的“預備”后,學生在中二就有機會到中國不同地方浸濡兩個星期。校長文傳蕊博士說,目前已有85%中二生參加中國浸濡活動,她希望能夠鼓勵更多學生參與。
此外,學生也有機會在不同年級時參與不同文化深廣活動,如中一生學習水墨畫和笛子,中二生學習篆刻,中三生學習武術。
公教中學:深浸文化馳騁神州
公教中學在課外時間讓學生學習琴、棋、書、畫,也讓中三、中四學生上文史課。
校長李學文說,文史課除了包括當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經濟環境等,還包括本地華校歷史。校方也特別邀請來自中國山東的大學教授前來授課。
他說:“我們希望為學生做好準備,讓他們認識中國文化禮節等,往后到中國學習、工作時能夠感到非常自在,也會尊重兩國之間的文化差異。”
華僑中學:華中戲劇課程
華僑中學中一與中二的學生,每周上一節戲劇課,內容包括劇本創作、舞臺設計等。
華中校長洪偉雄說,學生打下基礎后,在中三、中四與高一、高二時,可參與學校的大型公演與《黃城夜韻》。
他說:“戲劇教育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價值觀判斷、內涵、創意、團隊精神等,都有很大的幫助,比純粹坐下來聽課有趣。我們也公演陳嘉庚、李光前、王鼎昌的故事,讓學生深入認識華社先賢的感人事跡與成就。”
南洋女中:量身訂制課程
所有南洋女中的學生都有機會上與華族文化、中國歷史有關的課程,不過課程的深度與廣度將按學生的華文程度而定。
南洋女中華文與文化部主任鄭秀清說,所有中一、中二學生都會上文化常識課,內容包括基本的中國歷史、節日、傳統等。
到了中三,她們將按自己的華文程度學習,程度高及對中華文化興趣濃厚的學生會學習東方哲學如儒家、道家思想、孫子兵法,及中西方文化比較等,程度較低的學生則會學習較淺白的如“三十六計”等故事。
另外,程度較高的學生會到中國實習長達6個星期,程度較低的則至少會到中國兩個星期。(潘星華 楊雪慧)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