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七日,國僑辦主任李海峰感謝陳卓琳夫婦捐款。當日,香港雅居樂地產控股有限公司再次向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捐贈兩千萬元人民幣。至此,該公司董事局主席陳卓林向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捐款總額達五千萬元人民幣,為迄今向基金會捐贈數額最大的慈善人士。 中新社發 廖攀 攝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四日電 題:海外華文教育如何維系民族文化之根?
中新社記者 張冬冬
“中華文化像一個很大的圓心,圓的半徑就是中文,半徑有多長,文化就能夠走多遠。”在著名華文作家余光中看來,中華文化正是依靠漢字才流傳至今,“我們的教育一定要教這些東西,不能讓它缺席”。
一六九0年八月,為使“貧兒不致艱于讀書”,印尼華人首領郭郡觀在雅加達創辦識字班性質的明誠書院,延聘一位老學究,教些“之乎者也”類的中國文字,海外華文學校由此發端。在早期海外華僑的心里,只有讓子弟掌握祖國的文字,才能維系長期生存和發展。
三百年后的今天,在印尼乃至世界各國,不僅華僑華人學習華文熱潮高漲,其他族裔的人群也加入其中,華文教育持續升溫,華文學校在全球遍地開花。
十月二十日,第一屆世界華文教育大會將在成都開幕。海外華教界、華文教育示范學校,國內華文教育基地單位和部分省市僑辦、海協的代表等共計四百余人參會。在向大會提交的論文中,“如何讓華文教育薪火相傳,留住民族文化之根”,成為海外華教界與會人士熱議的話題。
“如何保持華人后代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是華文教育面臨的一大挑戰。”維也納中文教育中心理事長趙國剛說,父母的言傳身教及家庭背景對孩子的影響有限,大部分華裔學生的思想、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在主流影響下更趨西方化。
他指出,學生因此對中國的許多問題難以理解,尤其在有關歷史認識、民族問題、社會體制方面,可能與長輩們持不同觀點。“華文學校要力圖幫助他們正確認識、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別,在比較中取舍,盡享兩種文化的優勢。”
趙國剛也不無遺憾地表示,僅僅局限于書本上的教育效果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有機會到國內體會和感受。
“意大利是個多移民國家,政府對多元文化的包容并蓄,使得華文教育有著自己生存和發展的土壤,但中文學校如只實施華文單一教育就難以得到快速發展。”意大利普拉托華人華僑聯誼會中文學校吳靜云認為,海外華文教育應該堅持“以中文教育為主導,實行多元文化教育”辦學方針。
她說,“弘揚中華文化、發展華文教育是中文學校的神圣職責,但幫助僑胞子女學好當地語言,做好他們融入當地社會的橋梁也是中文學校的責任。”
菲律賓馬尼拉愛國中學校長陳金燦指出,“華校離不開華社,華社不能沒有華校”。華族要發展自己的文化,才能有生存的空間。“我們提倡與主流社會融合,并不是要放棄本民族文化。相反,我們要充分地、全方位利用華社教育資源,并大力挖掘教育資源,以便更好地保留、展開和擴大中華文化”。
“不但學生,包括成人,都可以成為中文教育的對象。”在全美中文學校協會副會長顏善文看來,海外華裔,特別是新一代移民,由于歷史的原因,對于中國的古代文化思想了解不夠全面。他指出,現在中文學校的課程,既沒有給孩子有關中華文化知識方面的系統教育,更沒有幫助父母復習這方面知識的課程。
“為什么我們不能將文房四寶、戲曲相聲、中醫漢方、民俗人情、現代音樂、藝術文物等等引進到我們的課堂?”顏善文在文章中發問。
對于此次大會所倡導的“加強海內外各界在開展華文教育工作方面的交流與合作”,與會人士也有共同的期待。澳大利亞悉尼大同中文學校校長張學豐說,當今中文能否保持迅猛發展的勢頭,不僅取決于中國以及全球華人社區的經濟發展和繁榮,還取決于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和從事對外和海外中文教育的人士能否有效地弘揚中華文化,以中華優良文化傳統的博大精深和濃厚的趣味性,提高海外學生的興趣,使之更加主動地學習中文。(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