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31日電 (段紅彪)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名言在互聯網時代一直未能成真,十余年來,數以億計的網民已經習慣了從互聯網上獲取各種信息,不過,網民的這一習慣也不時遭到挑戰。日前,記者在查閱《人民日報》數字版時,赫然發現一則人民網的通知,稱決定自2010年1月1日起對《人民日報》數字報服務進行收費。
中國最大報紙數字版收費 或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記者調查發現,《人民日報》數字版的收費模式有三種:每月24元;半年128元;全年198元;讀者可以通過在線支付、銀行轉賬和郵局匯款三種方式支付。
其實,早在今年11月份舉行的第九屆中國網絡媒體論壇上,人民網相關負責人就透露,2010年《人民日報》數字版將實行收費閱讀。并表示,預計這一舉措在短期內不會帶來太大收益,但將促進報紙的發行,并為防止盜版侵權提供技術保障。
長期以來,很多傳統媒體并不介意在網上提供免費資訊,然而,互聯網對于傳統媒體的沖擊日益加劇,加上網絡侵權盜版現象嚴重,免費的新聞資訊已經開始威脅到報紙的發行。金融危機肆虐時,國外甚至有一些報紙脫離紙媒只保留電子版,如《西雅圖郵報》。業內人士認為,收費訂閱是傳統報業集團保護版權的舉動,也是其擴大線上收入的措施。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收費閱讀的方式是否能被市場認可持懷疑態度,同時,《人民日報》數字版的收費運營,可能會引發收費閱讀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其他傳統媒體對數字版的收費行為。
是否應收費?各界評論觀點不一
日前,國外調研公司GfK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全球87%的網民不愿為網絡內容付費。
對于《人民日報》數字版的收費服務,各界評論持不同觀點。北京網絡媒體協會會長閔大洪表示,對數字版進行收費是一種有益的嘗試,網民支付很少的錢就可以閱讀到優質的新聞內容,目前國內外很多媒體都有意嘗試這種方式。
有評論稱,這是傳統媒體維護版權、改善盈利模式的實際舉措。并且,讀者對于收費內容的要求會更高,這也會促進報紙內容的質量進一步提高。
同時,也有業內人士表示,《人民日報》屬于黨報,黨報的服務職能就是傳播黨的方針政策,發揮黨和政府的喉舌作用,這就要求《人民日報》給讀者打開方便之門,采取一切便于讀者閱讀的手段和措施,而不是給讀者閱讀設置障礙,對《人民日報》數字報進行收費。
業內人士甚至對《人民日報》數字版的收費方式提出自己的優化方案,即區分閱讀人群,對不同讀者進行選擇性收費。例如,對于已經訂閱了《人民日報》報紙版的用戶免費,這樣讀者在無法及時收看報紙的時候,就可以選擇收看數字版。
國外收費閱讀之爭:新聞集團叫板谷歌
據了解,目前已有多家國外報紙對其網上內容收費,包括著名的《華爾街日報》和《金融時報》,其他報紙正考慮是否跟進。而高舉“在線新聞收費”大旗的,正是新聞集團掌門人默多克。
默多克一直提倡付費閱讀。他曾在5月份時表示,新聞集團要停止提供“免費午餐”,計劃在明年6月,即2009至2010財政年度結束前,向報紙網站的讀者收費。但12月的消息顯示,報紙電子版讀者收費的計劃已經暫緩執行。默多克擁有的報紙包括《華爾街日報》《紐約郵報》《倫敦時報》和《澳大利亞人報》等,但目前只有《華爾街日報》的電子版開始收取訂閱費。
默多克這種做法,可能需要得到其他報紙的實質性支持。《達拉斯晨報》發行人Jim Moroney說,“新聞集團的做法可能會在整個報紙產業掀起風暴,絕大多數的報紙可能將聯合起來。
盡管不少媒體公司都躍躍欲試,但真正邁出這一步的卻是少數。業者仍有疑慮,擔心新模式能否成功:一旦收費,大量消費者可能轉向新媒體。
報紙網絡版收費將成趨勢?
雖然困難重重,但默多克似乎已經決定不再“為他人做嫁衣裳”,他多次表示,報紙網絡版收費將成為一種趨勢。這無疑也是諸多報紙經營者的基本共識。不過,真正實行起來也殊為不易。
北京網絡媒體協會會長閔大洪指出,《人民日報》數字版收費后,未來還可能有更多的媒體通過不同的形式進行收費嘗試。各種支付平臺的出現,使網民的網上支付變的越來越簡單,也給媒體內容收費提供了條件。將來,媒體對有價值的優質內容進行收費閱讀,將成為一種趨勢。
不過,閔大洪也表示,目前在中國進行網絡內容的收費閱讀還存在一定困難。首先,中國互聯網的版權意識還比較落后,對網民來說,新聞門戶的觀念已經形成,要使讀者放棄新聞門戶網站的免費內容,轉而付費閱讀一份報紙的內容比較困難。其次,網民免費獲取信息的習慣已經根深蒂固,在免費的大環境下進行收費服務,很可能造成用戶流失。
閔大洪說:“《人民日報》數字版的收費嘗試值得肯定,不過要通過微支付獲取利潤,付費用戶群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數量,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的發展和積累。”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