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帶你暢游3G”,“G3,引領3G生活”,“3G精彩在沃”,這幾句廣告語,大學生陳亮可以脫口而出,“前陣子幾乎每次路過學校食堂,都聽到這幾句,此起彼伏的,跟賽歌似的。”
剛剛過去的2009年,被稱為中國3G元年。一年前,2009年1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發了3張3G牌照,分別是中國移動TD-SCDMA技術制式牌照、中國電信CDMA2000技術制式牌照、中國聯通WCDMA技術制式牌照,這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3G時代。
在國美北京北太平莊店里,有一個3G專區,展示了將近20款手機。據店員介紹:“一開始顧客問哪些品牌有3G手機,為此我們特設了一兩個3G柜臺。后來發現這樣做的效果很好,就逐漸擴展為一個專區。”目前,該店3G手機月銷售量為1000部左右,占手機總銷量的三分之一。
從發放牌照到推出品牌標志,再到一系列新式手機和新奇業務的陸續推出,這一年,有關3G的話題,終于從持續多年的技術、標準口水戰,演進到了實質上的經營戰。
看不懂的三大品牌競爭秀
大學校園里,中國電信“3G翼起來09校園行”、中國移動“3G在中國TD校園行”、中國聯通“3G演示秀”活動轟炸著人們的視聽,不少學生鉆進各家運營商專設的體驗大廳,感受3G帶來的時尚快感。雖說各家運營商在宣傳上大多強調3G業務的所謂高端商業功能,但時尚的青年學生一族,也是不能放過的主攻對象。
進入3G時代,中國的運營商一上來就是三家,中國電信的3G業務品牌是“天翼”,與“添翼”諧音;中國移動推出的3G標識是 “G3”,取義中國太極;中國聯通的3G品牌是“沃”,與表達驚嘆的“WO”發音相近。三家品牌競爭,看起來不錯,但這一電信業改革重組的結果,帶著太多的政府色彩,其業務劃分本身,也留下太多政策性印跡。
“現在連我媽都認識鄧超了,都是天翼廣告看的。”剛剛大學畢業的白領孫婷說。但是她只是記住了“天翼”兩字,卻說不清它到底是移動還是電信或者聯通的產品。
2009年7月24日,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校園營銷研究所與新鮮傳媒發布的一份大學生關于3G產品調查報告顯示,在三大運營商雷同的媒體廣告轟炸下,消費者并沒有獲得正確的產品認知,被訪問者對中國移動“G3”品牌的正確認知率為73%,對中國聯通“沃”品牌的正確認知率為 42%,對中國電信“天翼”品牌的正確認知率為36%。
某校大四學生李芳說:“我覺得3G的實用性不強,想等周圍人用3G的人多了,再根據資費和服務選擇適合自己的套餐。”
有關專家表示,只有在網絡應用、資費調整跟上的情況下,人們切實體會到差異化競爭帶來的好處,3G的品牌認知度才會得到跨越式的提高。
資費或成瓶頸
目前,3G手機+2G網絡的模式,造就了為數不少的“準3G”用戶。
王志鵬就趕了一回時尚潮流。自從有了3G手機,他每天一大早醒來,先躺在床上瀏覽時事新聞;吃罷早飯,步行去實驗室順便登錄飛信;若是外出,他就在公交車上打打游戲或者收發郵件;周末去同學家串門,也不擔心迷路了,直接用Google地圖查找乘車路線;假期乘火車回家,一個人也不會無聊,就用手機收聽廣播,用QQ聊天,還用微博(t.sina.com.cn)寫日志。
談及3G網絡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他覺得一是資費過高,二是功能有限,僅僅是提高了網速,增加了視頻電話而已,這些功能對自己并不具有吸引力,2G網絡已經能夠滿足上網需求。
現實的情形是,雖然時下很多年輕人都購買了3G手機,可是談到3G套餐的使用,大部分人仍持觀望態度,高額的費用和不太穩定的網絡令人望而卻步,而有限的娛樂功能更無法與電腦媲美。
就手機終端而言,在這輪3G競賽中,中國企業和國外企業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在中國移動官方網站上,展示了來自海信、華為、中興通訊等廠家共制造出16款G3手機,其中國產品牌占據多數。而放眼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3G手機隊伍,多普達、中興、海信也活躍其中。
手機新品發布,長期以來都是手機廠商自己的事兒。但在3G業務開始后,運營商坐不住了。我們看到聯通托舉著iPhone(手機上網)3G手機進入中國;中國移動主持發布自主的OPHONE手機平臺,然后才是新品手機;中國電信新年伊始聯手飛利浦推出高端商用的D908手機,完成了自己持續了一年的3G明星手機戰略。
實際上,在已經生產的3G終端中,運營商的補貼不容忽視。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移動2009年的終端補貼總額度達100億元,中國電信的CDMA補貼也占到CDMA總收入的約30%。
摩托羅拉銷售與服務副總裁溫濤認為:“對運營商來說,通過這個補貼既可以從競爭對手里面爭奪更多的資源,又可以借此普及來達到推廣3G的目的。”
有用戶提出,日本運營商為了推進3G業務,以免費或低價的形式,向客戶提供定制手機。中國未來的3G之路,是否可以效仿這種方式?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博士后付玉輝認為,在2G主導的環境下,免費終端未必可實施。這讓人聯想到免費贈送的天翼手機旋即便在網上出售的消息。“尋找目標客戶,發展高質量的用戶才是關鍵。”他說,“有人認為學生、民工會成為3G時代的生力軍,而目前最低的3G套餐費要96元,開通3G業務的多為政府、白領人士。運營商在不放棄低端客戶的同時,尤其注重2G時代月資費達100元以上的高端客戶。”
3G新應用,叫好還得叫座
作為一名中國移動的幸運用戶,從2008年11月到2009年9月,大學生楊光有機會每月花28元體驗3G服務。可是他發現,校園內的網絡質量不好,上網并不流暢;而在娛樂方面,這部新手機除了可視電話之外,其他功能很少;可視電話要求雙方電話都可視,他周圍的人都是普通手機,所以這個功能也無法實現。試用10個月后,他選擇放棄3G,繼續使用原有的2.5G手機。
李明從2009年11月開始用上了聯通iPhone的3G手機,喜歡看報紙的他在手機上裝了幾家英文報紙網站的應用程序,每天手機自動下載網頁,上下班路上閱讀報紙,既學習英語又了解時事,一舉兩得。李明的朋友還玩起了“遙控購物”:丈夫先去超市購物,妻子隨后打來視頻電話,遠程指揮丈夫選擇生活用品的品牌和數量。
據悉,在3G手機業務方面,中國移動推出了可視電話、手機視頻、手機閱讀器、手機電視、手機應用商場等;中國聯通的3G新業務包括手機上網、手機音樂、可視電話、無線上網卡、手機電視、手機116114、無線上網卡等方面;中國電信有音樂下載、手機影視、天翼LIVE、189郵箱、手機上網、號碼百事通等。
分析三大運營商的3G手機業務,大部分是基于2G的提升,有網友認為“除了手機電視,其他沒有實質性的變化”。
有網友認為:“無論是網絡音樂下載,還是3G手機網絡游戲,都太小眾。必須找到一種能夠打動大多數人的東西,就像兩年前彩鈴和短信投票一樣,應用必須很便宜,幾毛錢就玩一次。”
在鄰國日本,3G服務早已普及。從2001年開通至今,日本3G用戶數已超過1億。下載音樂、收看電視、實時導航、在線閱讀、移動支付等豐富的3G業務,已經成為日本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親歷過日本和美國的3G業務的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匡文波為中國的3G手機提出了發展建議:“在3G技術的基礎上,手機的功用正在從人際關系走向大眾傳播。我們應該把手機看成互聯網的延伸,并在此基礎上提供信息、手機娛樂和手機搜索等相關業務。”
3G總體組專家成員、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教授張平認為:“現在3G的形勢就是拓寬了路,這條路可以跑寶馬車,但是卻沒有寶馬車。一個是資費問題,一個是業務問題。現在的3G業務主要是2G業務的拓展,如短信等,以后應該會有更多元的業務,比如流媒體。目前的資費是基于流量的,而流量是隨著帶寬而增加的。未來資費政策是多樣的,比如基于內容的,也可能是包月的等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