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復蘇帶來的庫存下降以及德國今年下調光伏補貼所引發的產業轉移令國內光伏生產設備的制造商受益匪淺。本報記者日前從業內多方了解到,由于歐洲光伏制造商成本壓力日增,當地不少光伏生產線都開始向中國轉移,而這已給國內生產設備制造商帶來一輪難得的增長機遇。
據江西賽維一位管理人士透露,由于一季度庫存處于低位,硅片產能嚴重不足,各大硅片廠均緊急擴產,導致市場上連硅片生產設備也買不到。
“原先正常情況下,長晶、切片設備的交貨期只需3個月,但今年都延長到4至5個月。由于各大硅片廠擴產、下單積極,導致設備生產商一度面臨交不出貨的局面。以今年3月份下的長晶或切片設備訂單來看,多數都要到今年三季度才能交貨。”另一位熟悉內情的市場人士說。
而這種情況甚至在歐債危機爆發后也沒有太大改觀。如保利協鑫執行董事湯以銘在最近一次股東大會后就表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雖然令市場憂慮,但公司來自歐洲客戶的硅片訂單暫時未見減少。新興市場如中東、印度、南美、日本等國對硅片需求大增,可填補歐洲市場可能縮減的情況。
他指出,太陽能正處于起步階段,市場需求仍會持續,保利協鑫維持今年多晶硅產能目標不變,即較去年大增2倍至1.6萬噸。
天龍光電一位內部人士此前也向本報記者證實,今年單晶爐和硅片設備需求的確大增,預計全年銷售600臺單晶爐不成問題,而去年的銷量為400臺。他預計公司中期業績同比會有較大增幅。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同樣認可生產設備缺貨的現狀,并表示,缺貨是由于需求恢復比預期快,而庫存已降到很低。
“生產設備缺貨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金融危機加上德國削減太陽能補貼,歐洲光伏產能因成本過高開始向中國轉移。”珈偉太陽能公司副董事長程世昌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這種轉移是整條光伏產業鏈從下游到上游的漸次轉移,這給國內光伏產業鏈各端的生產設備都會帶來大量需求。
據悉,國產的光伏生產裝備絕大多數集中在晶體硅太陽能電池領域,而硅材料加工和電池/組件制造環節的設備所占比例又最高,部分設備已成為主流選用設備,占據了國內大部分細分市場,單晶爐、層壓機等設備更是批量出口到歐洲、美國和日本。
中投顧問分析師透露,去年我國光伏生產設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了14.44%,今年增幅有可能更大。
目前,國內光伏生產設備制造商主要有天龍光電(300029)、精功科技(002006)等,前者生產硅片設備和單晶爐,后者生產多晶硅鑄錠爐,預計將從這一趨勢中受益。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