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輪流轉。曾幾何時,微軟把蘋果打得沒了脾氣。現在,蘋果靠iphone、ipad等產品,一下子把風頭都搶了過來。一季度,蘋果的幾個銷售部門獲利都在40%以上,業績十分驕人。
蘋果靠什么賺那么多錢?如果對它的產品流程加以分析,可以發現,從生產到銷售,蘋果采取的是零制造策略。一方面,它把生產環節外包出去,把制造部門的利潤壓得很低,把生產責任全部推給了外包商;另一方面又在銷售環節用盡心思,賺取了高額利潤。
也就是說,蘋果靠它的壟斷優勢,在生產和銷售環節做了超完美切割。它把社會責任大、環境責任強的生產環節切割在外,這樣做既免除了來自生產部門的各種壓力,也保障了它的巨額利潤不會被生產環節所分享。
由此,蘋果產品賣得再好、公司賺錢再多,也和生產環節沒有關系。而它的代工企業則要用多接訂單、增加產量來獲利,這就苦了生產工人。他們只能沒日沒夜地加班,賺取一點加班費,并不能分享到蘋果公司蓬勃生長帶來的更多好處。
不僅如此,由于代工企業接到的單子多,經常加班,工作時間長,許多工人的身心受到嚴重傷害,以至于在富士康這樣的代工企業,接二連三地出現了一線工人跳樓事件。這些事件表面上看是代工企業的問題,實際上根子在國際品牌公司、在不合理的產業鏈安排。
這是怎樣的一種產業鏈安排呢
近十年來,在所謂全球化的影響下,全球產業鏈在利益分配方面越來越傾向于資本和技術要素,勞動在分配中的比例越來越低,勞動者的被剝削程度越來越高,而少數行業寡頭則聚積了更多財富。這種分配不公通過全球產業鏈條的制度安排得以強化,并在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之間表現得最為明顯。
以服裝行業為例,據有關人士分析,一些國際知名品牌的利潤占到95%,而生產廠家只有5%的賺頭。這種服裝行業獲取暴利的做法。近年來也傳到了電子行業。比如,一些國際知名電腦公司,現在所走的就是國際服裝行業牟取暴利的道路。
他們把上下游切開,把麻煩大的生產環節轉包給新興經濟體,一方面割斷了與生產環節的利益分配鏈條,規避了社會責任、環境責任,避免了許多麻煩。另一方面,又通過控制技術、控制市場、控制價格,控制訂單、控制生產、控制供給等,從多方面保障他們的利益。
這種經營策略,在微觀上或許是很有效的,但它的外部成本很高,遺留的社會問題很大。因此,這樣的做法,并不是公平的做法,這樣的“蘋果”并不是好的“蘋果”。至少對生產工人來說,不是味道好的“蘋果”。
為什么這么說呢?
第一,這種經營策略扭曲了整個商品中不同部門所創造的價值量。過于強化資本與技術以及銷售環節的貢獻率,而對生產環節所創造的價值用最刻薄的方式來計量,實際上是在對生產工人的無情掠奪。試想,如果沒有生產工人日夜加班生產出來的時髦產品,沒有物質形態的商品載體,那些資本、技術,以及銷售策略,怎么能夠實現呢?總不能賣空氣或概念吧。
第二,這種經營策略將上下游關系切開,實際上是在逃避社會責任,轉移企業成本,將內部成本外部化、異地化,從而牟取更多暴利。試想,當經營者用最苛刻的條件,將生產環節外包給處于弱勢地位的生產者時,實際上是在把一系列社會責任和內部成本轉移了出去,但社會責任并不會因為經營者的逃避就不存在,而企業成本的外部化,則會加大整個社會的支付代價。
第三,這種經營策略打著全球分工的幌子,強化產業鏈高端對低端的壓榨,實際上是在利用分配不公的制度安排,一方面牟取超額利潤,另一方面又在限制產業鏈低端的發展,使之永遠處在被支配、被奴役的位置。也就是說,讓“打工者”永遠坐在“打工”的板凳上。這樣的安排,便是所謂全球化以及全球分工最見不得人的地方。
由此來看“蘋果”,在它賣得很火的時候,請不要忘記“打工者”的眼淚。
參與互動(0) | 【編輯:王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