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變頻空調核心技術缺失,不過是指變頻控制器中的半導體元器件MCU和IPM現階段主要從美國、日本進口,但這一部件占整機成本不足8%,且國內可以批量生產,只不過穩定性還有待提升
變頻空調落選并非核心技術缺失
今年,令一些企業頗感郁悶的是,變頻空調相繼落選“家電下鄉”、“高能效空調推廣補貼”兩大利好政策。隨后,一些企業痛擊“變頻空調并不省電”、“變頻空調價格太貴”、“國內企業缺乏變頻核心技術”。
一時間,變頻空調發展再度陷入口水戰的無序與彷徨之中。變頻空調到底有哪些核心技術?目前國內企業在變頻上又掌握了哪些技術?在節能減排大勢下,變頻今后又能否成為市場主流趨勢?記者注意到,在這一系列疑問的背后,存在一些企業的炒作與誤導,又存在一些業內人士的誤讀,還有一些變頻領軍企業的不作為,共同造就了當前市場的變頻迷局。
變頻企業有多少?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國內空調業中,變頻陣營明顯擴大。繼在變頻領域“潛伏”并堅持了15年之久的海信之后,美的、格力也顯示出其在變頻領域的技術沉淀和競爭實力,全面投身變頻市場。而新科、志高、奧克斯等企業也都在借機推動變頻銷售。
此外,變頻陣營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眾多日資企業。除了韓國的三星、LG沒有投入外,日本的松下、大金、三菱電機、夏普、日立等企業早在去年就轉向變頻。而變頻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日企的天下,掌握著完善的產業鏈,特別是擁有全套技術。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早在去年,這些日資品牌就押寶變頻空調,主要是對中國政府“節能減排”政策的看好以及對變頻空調功能的自信。不過,今年以來,金融危機沖擊下導致中國政府突然停止了對定頻空調能效原定的升級計劃。
此前國內最早一批從事變頻空調推廣的企業中,春蘭因忙于上市公司復牌工作,在市場上并無太多動作。但長虹在變頻上的突然倒戈卻令人意外。長虹曾是國內較早從日本引進變頻技術的企業之一,當年在以李進博士為首的技術團隊推動下,大清快直流變頻備受市場關注。日前,李偉掌舵后的長虹空調,為推動其三高效定頻產品,將矛頭直指變頻空調。中國企業報記者在綿陽看到,長虹在終端制作KT廣告牌直指變頻不省電。
核心技術缺在哪?
記者獲悉,變頻最核心的就是控制技術,涉及到軟件與硬件的匹配。而變頻產品最核心的部件是壓縮機和控制器兩塊。目前,國內企業在變頻產業鏈的掌控能力比較強。從上游的關鍵零部件開發、變頻控制算法開發以及整機的制造工藝和系統匹配上,都比較成熟。
一些人士指責國內企業缺乏變頻核心技術的說法并不客觀。目前,變頻壓縮機基本國產化,上海海立、廣東美芝等都可以大量提供變頻壓縮機。前者是上海國有企業,后者是美的與東芝的合資公司。而在變頻控制器上,國內企業研發和生產均已成熟,并形成產業化優勢。像上海新源變頻等控制器企業以及美的、海信等整機企業均能自主生產。
不過,記者注意到,變頻控制器上的兩個部件MCU、IPM,全部要從美國、日本進口。目前,IPM主要由三菱和飛兆等幾家企業提供,而MCU則由東芝、NEC、德州儀器TI等企業提供。據了解,MCU屬于晶硅元,而IPM則屬于功率器件,兩者都是變頻控制器的組成部件,為半導體材料。
據飛兆半導體客戶經理何衛峰介紹,目前在全球范圍內,IPM生產主要掌握在幾大巨頭手中。從2000年開始,飛兆就向中國市場提供性價比高、兼容性強的SPM模塊,目前已占該產品五成以上的份額。
據了解,目前MCU模塊售價在1—2美元,而IPM模塊售價在10美元以內。何衛峰表示,隨著銷售規模的放大,IPM售價會有下降空間,目前飛兆已在蘇州建廠。此前IPM模塊最高時達20美元。另據上海新源變頻相關人士透露,這兩個部件占整個變頻控制器成本的15%—20%,但占整個變頻空調的成本不到8%。
何衛峰則表示,這些半導體器件都可以從市場上批量采購,對空調整機企業并不存在技術專利收費或銷售壟斷等問題。新源變頻相關人士則透露,目前這兩個部件國內企業也都有生產,不過由于國內企業整體封裝工藝還不完善,部件穩定性不高。空調企業還是會選擇進口材料用于變頻控制器,以保證變頻的整機性能。
“實際上,在半導體材料的生產工藝和制造水平上的缺失,一直是中國制造業的最大痛處,并不只在空調領域。”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變頻未來怎么走?
此前,一些業內人士擔心的“國家補貼變頻空調,會讓日資企業受益,讓國內企業充當利潤搬運工”的說法絲毫沒有依據。目前,盡管眾多日資企業都押寶變頻,不過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日資品牌在變頻市場的占比不足三成。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進軍變頻領域,進一步拉低變頻空調的市場售價,外資企業的份額還會持續下滑。今年以來,大金、三菱電機、松下等企業在中國空調市場的銷量均出現了大幅下滑。
一位半導體企業員工透露,空調企業在IPM等部件上的缺乏,可以通過資本方式解決。此前,在變頻壓縮機上,國內企業已通過合資入股的方式基本掌握。其它行業已有資本進入半導體產業的先例,空調企業介入只是時間問題。
記者獲悉,變頻空調之所以落選兩大政策,并非核心技術缺乏,也不是國家擔心相關補貼會讓外資企業受益。只因為產品標準滯后,無法支持變頻空調納入“家電下鄉”招標體系。此前在國務院公布的節能產品政府采購清單,變頻空調已于今年初入選。
同時,高能效空調推廣補貼政策并非變頻空調普及的關鍵,有空調企業人士透露,目前1級定頻空調的生產成本與變頻空調相當,兩者今后在市場上的競爭,變頻的價格優勢更突出。
對于變頻空調的發展,一些企業不能以狹隘的民族主義觀來看待,更不能以偏激的核心技術缺乏論來阻礙。面對一個早在20年前就已經全面市場化競爭的領域,變頻空調的發展還應以市場化資源配置和競爭手段來解決。一位空調企業負責人如是說。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