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工商聯近期通過對該省中標“家電下鄉”的家電生產和流通企業的一次調查顯示,“家電下鄉”活動僅在提振信心上取得了一定效果,卻未能給企業帶來期望中的經濟效益。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政策出臺時間緊,且短時間內陸續推出擴大下鄉產品目錄、提高限價、補貼申領手續改革等政策,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零售銷售終端、消費者,在實際操作中都遇到了不少困惑和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投標難度大。在投標方式上,企業普遍反映現行的“家電下鄉”招投標制度劃分過細,企業往往對同類產品的多個系列進行投標,需要準備幾十種產品的投標資料。
二是沒有建立隨市場合理浮動的價格體系。由于大宗商品如石油、銅等價格已發生較大漲幅,導致生產成本上升,但“家電下鄉”限價是根據競標當時較低物價水平制定的,未能反映目前上漲的成本,致使一些企業停止了成本上漲較大的中標產品的推廣。
三是部分銷售終端參與熱情不高。為了防止補貼被冒領,國家對“家電下鄉”產品進行了統一標示,建立了數據管理系統,要求銷售終端必須配備電腦,并進行相應的技術培訓。在較偏遠的農村“夫妻店”,意味著新增一臺電腦、多招聘一位懂計算機的員工。因此,一些農村銷售終端并不愿意銷售“家電下鄉”產品。
四是企業投入大,市場經濟效益尚未顯現。“家電下鄉”開展到目前已經有一段時間,多數中標企業已經完成了產品準備工作。但從企業反饋的信息看,多數家電企業對“家電下鄉”產品的銷售業績閃爍其辭,不愿過多透露。
五是對政策未來執行效果憂慮大。無論是企業還是消費者,對于“家電下鄉”政策的執行和推廣效果產生懷疑和憂慮。一方面擔心財政補貼不到位。不少企業誤以為除少數民族地區的其他地區全額由地方財政承擔。
從目前情況看,“家電下鄉”政策已經起到了提振信心、暖化市場的作用,下一步必須正視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否則事倍功半。為此,提出以下意見建議:
第一,簡化程序,強化以企業為主的服務體系。目前執行的“家電下鄉”政策政府行政成本過大、資源虛耗。建議簡化政策,流通標既可由省級經貿系統審核,也可以由商務部統一范圍招標。地方不再設立備案或前設審核門檻。同時,以大類別產品進行招標,減少收取過多保證金造成企業的資金壓力。繼續改革家電補貼支付模式,增加允許會計制度健全、能清楚分開“家電下鄉”產品和其他產品銷量的家電流通企業為消費者辦理補貼手續,實現一站式服務,統一由企業憑相關證明向稅務部門申請抵減當期應繳增值稅。同時,根據制造成本的變化,適時調整“家電下鄉”產品的最高限價。
第二,把握節奏,增強政策出臺的協同性。將“節能產品惠民工程”與“家電下鄉”政策結合起來,吸納部分高能效的產品加入到“家電下鄉”的類別。協調“以舊換新”、“家電下鄉”、“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等多項政策出臺時機與之間的關系,幫助消費者、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厘清政策細則,消除理解誤區。通過采取費用減免,提供培訓等措施,鼓勵農村流通企業或個體戶參與“家電下鄉”工作。
第三,服務到位,擴大“家電下鄉”政策的宣傳。建議加大對“家電下鄉”的宣傳力度,確保農民對“家電下鄉”產品質量的信心,澄清有關“家電下鄉產品是落后產品,是舊機改新的”謠言。強化銷售企業的宣傳責任,政府統一印制群眾領取補貼操作流程的宣傳單張,在終端銷售方張貼、發放。
在縣、鎮地區由政府相關部門組織開展“家電下鄉”展銷會活動,現場集中辦理補貼手續,為農民購買“家電下鄉”產品提供便利。
第四,總結經驗,縮短政策貫徹落實的磨合期。目前政策設計過于追求完美,整個工作操作流程非常嚴謹、復雜,在執行過程中,一個環節不暢,整個流程就走不下去。建議重點研究大型龍頭企業目前操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以及經驗做法,不斷總結推廣,提高政策執行效率。
第五,加大力度,加強促進農村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我國持續的城鎮化進程仍然是廣東省家電企業的最大發展機遇。家電的普及使用,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農村生產力和消費能力提高密切相關。建議研究推動加快農村社區化工作,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電、氣、水等公用產品的供應。幫助農民改善居住條件,為“家電下鄉”創造必要條件。(張曉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