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8日 昨晚,四川長虹(600839.SH)發布公告稱,經中國證監會核準,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分離交易的可轉換公司債券30億元。
公告稱,每張債券面值人民幣100元即3000萬張債券,每張債券的認購人可以無償獲得認股權證19.1份,共計5.73億份,每份認股權證可認購1股四川長虹的股票,認股權證的初始行權價格為5.23元,所派發的認股權證全部行權后募集的資金總量不超過擬發行的債券金額。
分離交易可轉債,是一種附認股權證的公司債,兼具股性和債性,進可攻退可守,股市上漲時,附送的認購權證可給投資者帶來豐厚的收益;股市下跌時,投資者又可將債券持有到期,不僅本金毫發無損,每年還可坐收利息。
增資等離子
四川長虹發行分離交易可轉債募集的30億元資金當中,10億元增資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用于研發、生產、銷售等離子顯示屏及模組;5億元增資四川長虹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用于發展和開拓數字電視業務;15億元用于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
四川虹歐是四川長虹PDP項目的建設平臺,公司對虹歐公司增資完成后,虹歐公司注冊資本由22,500萬美元增加至35,048萬美元,其中四川長虹出資額度達到21,548萬美元,占虹歐公司注冊資本的61.48%。增資完成后,不僅將徹底解決四川長虹與長虹集團后續在等離子面板采購方面的關聯交易問題,進一步保持主營業務的獨立性和完整性,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加強對虹歐公司的控制,進一步掌控等離子面板資源,實現平板電視產業鏈的“垂直整合”。
在等離子技術方面,長虹掌握了大量核心技術和約600項專利,絕大部分為發明專利,涉及新型等離子顯示屏結構、工藝流程、原材料、電路的軟硬件設計等,其中多項屬于基礎核心專利。來自DisplaySearch 2009年第一季度的數據顯示,全球等離子市場容量正以11.2%的年復合增長率穩定增長,國內等離子市場發展更為迅速,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3%。隨著國家“以舊換新”政策的出臺,等離子電視成為客廳主角的機會已經出現。根據預測,到2011年,全球等離子電視銷量將達到2620萬臺,中國市場等離子電視銷量將達到370萬臺。
從目前長虹等離子項目來看,其技術、市場風險已基本釋放,此時選擇增資是一個較為合適的“窗口期”。從今年2月份開始,日韓企業加大對上游液晶面板的控制力度,國內彩電整機制造企業出現“液晶面板荒”,至今未有緩解。由于大尺寸液晶面板生產線遲遲不能被引入,政府有關部門意識到“發展等離子面板產業是可行的選擇”,對長虹等離子面板抱以極大的期望。
證券研究機構的分析報告指出,四川長虹分離交易可轉債是本次IPO重啟后發行的第一只可轉債,相比公司2008年6月公告發行分離轉債議案時的市場環境,目前的債券整體價值大大提升,尤其是權證部分的價值,一方面市場可交易權證越來越少,另一方面正股價格大幅升高,兩者都使得權證的價值大幅提高.
平板戰略“三道行”
長虹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發展等離子、液晶和OLED顯示技術的家電企業,這很符合長虹“不做面板就放棄平板電視制造”的風格。按照長虹內部人士的說法,長虹投資等離子面板被稱為“修道”,即無中生有走出一條路來,起初看風險很大,但項目進入穩定期后受益也更大;長虹與臺灣友達攜手做液晶模組被稱為“借道”,整合雙方資源優勢,展開液晶電視一體化設計、制造,降低產業綜合成本;而先行投資建設OLED顯示屏生產線被稱為“循道”,看好一種前瞻性技術,便有意識投入,一旦產業時機成熟,便可以迅速規模化。
一體化設計、制造被看成是降低產品成本的有效途徑。長虹在等離子和液晶電視兩大平板產品領域都實現了一體化設計、制造,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大大提升產品競爭力。長虹徹底掌握了等離子面板資源,創新達到原材料級,與日韓企業同步;同時進入液晶模組領域,創新達到芯片級,達到原材料級創新還有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就是與日韓企業的距離。
通過屏、模組和整機一體化設計、制造,可以發揮產業協同效益,對內實現產品標準化,對外實現產品差異化。一方面,形成更加準確高效的“產-供-銷”執行機制,保持屏狀態與產品狀態的相對穩定,有利于根據消費者需求迅速將新產品推向市場;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中間環節材料成本、生產成本、包裝成本、物流成本、質量成本和服務成本等。《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提出,要“努力在新型顯示面板生產、整機模組一體化設計、玻璃基板制造等領域實現關鍵技術突破。”
等離子與液晶作為市場主流的兩種平板顯示產品,共同開創了一個多元化顯示時代,業界普遍形成“小看液晶,大看等離子”的共識。長虹投資等離子面板是看中等離子電視在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而投資液晶后端模組則是因為長期存在的現實需求,包括臥室等非客廳的生活空間需求。
事實上,同時發展等離子產業和液晶產業,可以形成兩條產業鏈的良性互動,提高產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進一步降低產業綜合成本。韓國三星、LG等就是走的這條道路。“雖然不同時期各有倚重,但從長遠看有利于企業制定靈活的市場和產品策略。”行業資深產經專家羅清啟指出。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