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31日,在英超曼聯對陣阿森納的比賽中,英國天空體育頻道有史以來首次使用3D技術對這場比賽進行電視直播。而2010年南非世界杯也將進行3D轉播,將有25場比賽使用3D專業攝像機拍攝,其中就包括南非與墨西哥隊的揭幕戰。國際足聯宣稱,這將是世界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轉播革命,人們將從足球比賽中體驗到前所未有的生動和激情。
傳輸:收看本屆世界杯主要在影院中實現
收看3D賽事首先要有專業的轉播機構,其次還要有專門的3D電視。不過,鑒于目前即使在經濟較為發達的歐、美、日等地區,3D電視也仍然不夠普及,要佩戴專門的眼鏡才能收看,還要要求當地電視臺的機頂盒可以適用3D信號。目前此類電視機主要產自日本,售價在2500英鎊以上,價格比較昂貴,大多數電視觀眾將無福在家中享受這場視覺盛宴。因此本屆世界杯的25場3D直播賽事將主要在電影院中實現,盡管3D電視機也可能在今后成為消費類電子產品市場的主角。
在歐洲部分地區,前往3D影院觀看世界杯直播的票價最高可達每場數十至上百歐元。
機位:3D直播攝像機與普通直播共用
在普通的足球賽事電視直播中,通常要在球場的各個位置設置10個以上的攝像機位,而在轉播最為規范和先進的德甲賽場,直播機位會達到17個,本屆世界杯賽場設置的機位則將會達到30個左右。3D直播并不是要改變原有的普通直播或高清直播技術,而是要在一個直播機位上放置兩臺3D攝像機同時進行拍攝,這兩臺攝像機要模擬人的左右眼的不同視角來拍攝兩個畫面,在拍攝過程中鏡頭可實現全程變焦操作,自動校正各種誤差。3D直播在整個球場不必設置30個機位,以本次南非世界杯為例,將用7組機位14臺攝像機來進行拍攝。
在信號傳輸方面,南非世界杯的3D直播與普通直播一樣主要是通過衛星來進行傳輸。這時3D雙機信號的傳輸就面臨著一個較為尷尬的情況,即以現有的技術手段,它只能與普通衛星傳輸一樣利用同樣的圖像帶寬,其他一些技術條件也相同。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圖像質量的偏差,通過3D傳輸的圖像在滿屏顯示的時候,顆粒明顯粗糙,畫面不夠理想。用通俗易懂的話概括就是:3D直播用視覺的立體感犧牲了圖像的清晰度。
硬件:專業3D攝像機實現直播
本屆世界杯期間,國際足聯將與索尼公司全方位合作進行3D轉播。按照國際足聯的計劃,將在南非世界杯5個比賽場地共計25場比賽中采用索尼的專業3D攝像機拍攝并實現3D轉播,這5個球場分別是足球城、埃利斯公園、德班、開普敦和伊麗莎白港。在比賽中使用的專業3D攝像機是索尼的多格式便攜式攝像機HDC-1500,索尼將投入7組14臺攝像機來完成3D拍攝。在內容編輯制作方面,將采用索尼的多圖像處理器MPE-200,對兩臺攝像機拍攝的畫面進行高速處理并對圖像差異進行有效補償,從而實現高品質的3D影像拍攝,實現高效率的3D內容制作。索尼開發的3D轉播車也將首次進入世界杯。
原理:兩個偏光鏡觀看三維影像
3D技術簡單說就是虛擬三維技術,它是利用計算機的運算達到視覺、聽覺等方面立體效果的一種技術。從圖像學的角度來看,三維不再是平面,而改為立體的。
3D立體電影的制作有多種形式,其中較為廣泛采用的是偏光眼鏡法。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臺并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并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兩臺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當觀眾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鏡時,由于左、右兩片偏光鏡的偏振軸互相垂直,并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致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遺憾:中國內地觀眾今年無緣收看
此前曾經傳聞中央電視臺已購買了南非世界杯3D轉播權,但據6月初全國媒體的統一報道,由于接收技術問題來不及解決,以及轉播成本太高等原因,中國內地影院均放棄了3D轉播世界杯比賽的嘗試。而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負責人也證實,擁有兩屆世界杯轉播權的央視將不會提供3D信號,“主要是技術上不過關,實際操作起來困難比較大。當初央視與國際足聯的合約中購買的也僅僅是普通信號,并沒有涉及3D信號”。
對于影院來說,添置轉播設備要花14萬到19萬元,這些一次性的設備在世界杯結束后并不能繼續得到利用,是得不償失的舉動。
最后要考慮球迷的問題,一場比賽兩支隊,各有擁躉,當他們同處一室,互相較勁不可避免。尤其當巴西和阿根廷、德國和英格蘭這樣的宿敵相遇,如何保障觀影廳內球迷的秩序也是一個考驗。
因此,影院方放棄3D直播世界杯也就可以理解了,中國觀眾要想到影院中體驗立體世界杯,只有等到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了。
參與互動(0) | 【編輯:趙婕】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