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部分網絡專家和網民參加的首屆中國網民文化節慶典在北京舉行。中國網民文化節的設立是由中國互聯網協會發起的,他們組織網民投票,選定每年的9月14日為網民節。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胡啟恒宣讀《致3億中國網民一封信》說,為網民搭建交流展示的平臺,彰顯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是創辦網民文化節的根本目的。然而,網民節在網上反應冷淡,在各大論壇和社區中,討論這個節日的人并不多。
網民是當代社會中至為活躍的群體,為什么網民對自己的節日意興闌珊?一方面,跟三四億網民的總人數相比,參與網絡文化節選定的50萬網民是絕對的“少數派”,大多數人對首次設立的網民節的來龍去脈都搞不清楚,也就難免抱著事不關己的“打醬油”的態度了。另一方面,擺在當代人面前的種種節日實在太多,中國的、外國的,按職業分的、按行業分的,人們每天都要面對幾個名目不一的節日,再來一個網民節也就有它不多、無它不少了。
其實,網民節的冷清一點也無損于網民在當代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和卓越聲威。互聯網絡作為上個世紀末的偉大發明,徹底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也就徹底改變了世界的發展進程和人類的生活狀態。網絡給社會帶來的改變無法盡述,結合中國的國情概括和提煉一下,有兩點最為突出:
首先,網絡給國人帶來了一條嶄新的參與公共事務的通道。在事關全民福祉的國家政策法規制訂中,在事關公共利益的重大項目論證中,公民越來越多地通過互聯網表達自己的意見,通過激烈的博弈和深入的討論,最后選擇的方案往往更加科學合理。在事關民主進程和法治進步的典型案例中,在事關一方穩定的群體性事件中,網民要么是憑借敏銳的目光洞察到了紛紜表象下的癥結,要么是以強大的搜索能力發現了關鍵性證據,為有關部門查明真相、正確處置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網民對重慶那座孤島般的小樓持續關注,使物權法相關條款深入人心。網民對陜西那幅幾能亂真的“紙老虎”嚴密盯防,戳破了當年社會新聞中最大的謊言。可以說,網民已經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其次,網絡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跟互聯網有關的高科技公司不斷上市,制造了成千上萬的百萬富翁。依托于網絡的游戲、在線閱讀、視頻點播產業,一個個顧客盈門。網絡不僅是幸運兒們的創富捷徑,也在改變著普通人的命運:東北人楊華和他的伙伴們創辦買菜網,在網上賣菜送菜;北方工業大學一群大學生在淘寶網上進行“集體拍賣”,15名學生的期待月薪分別為2000至3000元不等。四川美術學院畢業生胡飛,把自己的生活繪本發到貓撲和天涯上,受到眾多網友的追捧,一下子打開了銷路。網民不僅是網上的沖浪者和評論員,同時也是消費者:網上書店以優惠的價格和便捷的配送擠占著傳統書店的生存空間,淘寶網上幾乎能買到潮流中的任何物件……網絡越來越成為大眾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
中國互聯網協會試圖以網民文化節的名義喚醒中國網民的身份意識,這應該說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但需要注意的是,網民本來就是一個人數眾多、身份雜亂的群體,他們只會因為共同關心的實質性問題聚集在一起,而對于主題略顯空洞的網民節注定不會有太大興致。今后,如果這個網民節想辦出真正的影響,它得設置一個貼近大眾、便于參與的主題,并在事先進行充分的宣傳、報道、預熱、互動。當然,相比于設立紀念意義大于實際意義的網民節來說,當下更有意義的事情是幫助網民消除妨礙其主張權利和從容消費的觀念壁壘、技術壕溝,并通過網上的有益規則推動現實世界的進步。如果網民能夠始終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那就可以說:每天都是網民的節日。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