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火了刪帖公司,這類公司通過專業刪除網絡負面信息而狂賺了一把。知名律師、廣州大同律師事務所主任朱永平認為,因屬法律規定的空白地帶,刪帖公司刪帖并不違法。(3月17日《長江日報》)
刪帖公司不是什么新鮮玩意兒,網民們早有耳聞。這類公司不僅明目張膽地在網上打出“網絡炒作、口碑營銷、軟文營銷、打壓對手、刪除負面信息”的廣告詞,還儼然在那里“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替網行道”,甚至面對記者他們也聲稱公司合法。(3月12日《杭州日報》)估計他們都是像朱律師那樣看待這類事件的:沒有專門的法律規定,就視作法律空白;玷污了法治精神,更當成是擁有法無禁止之自由了。
筆者不是法律專家,但大略知道公司之“公”,正在于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關于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確保公平交易、保障消費者權益等方面的規定。刪帖而能“公”司,本來就是見不得光的行為,不知道這類公司的設立,于法律有何依據?對于刪帖公司確乎沒有專門法律,但是法律的準繩、法治的精神早已擺在那里,甚至于生長在公民的心中。
比如前幾天,寧波消費者小王通過網絡申請試用了一款粉底液,感覺效果明顯不如產品介紹的那么好,就如實填寫了試用心得。結果,她很快發現自己的帖子被刪掉了。再貼,再刪,“屢刪不爽”后,她才相信,真有傳說中的刪帖公司在那里發飆。(3月12日《杭州日報》)還有過去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消費者為了自身權益上網發帖,而刪帖公司助紂為虐拼命地拿下來,這難道不是有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稍有經驗的網民都知道,刪帖之類,大多并非像黑客攻擊(黑客無疑是違法行為)那樣只是一種技術問題,而是一種公關行為,是刪帖公司在充當買主與網站工作人員之間掮客的同時,對社會公平的腐蝕和贖買。
而對于在其中上下其手,賺得盆滿缽滿的刪帖公司來說,如果我們認同他們不違法,他們擁有的恐怕不只是成就感得意感了,從“3·15”臨近,刪帖價碼成倍增長看,從秒刪、屢刪不爽的專業水準看,這樣的公司之生財有道、之發展壯大,就是某些有志于振興網絡新興媒體的志士仁人們,也只有佩服有加的份兒了。
“3·15”火了刪帖公司,足以讓公開公平的訴求無法見光,公正的吶喊消失于無形。看來,被刪帖公司所玷污和損害的最大受害者,恰恰是法律和法治精神。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