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是誰?把這個名字打進Google搜索,搜索框下拉菜單排列在前兩條的詞條是“李開復給大學生的信”、“李開復學習網”。點擊搜索,谷歌提供的搜索結果,前兩條則是“我學網”、“開復和他的學網—李開復—新浪博客”。
如果你確實不知道李開復其人,看到上述信息,可能會猜測,他也許是一位學者、大學教授或者是某個培訓機構、網站的負責人。
再提供另一條信息。在剛剛結束不久的博鰲亞洲論壇“互聯網的未來”分論壇上,李開復表示,谷歌中國希望用5年左右的時間成為中國互聯網搜索市場領導者。發表上述言論的李開復,他的身份是Google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
稱他李博士
無論是任職跨國公司,還是一家小公司,改革開放以來,只要是有“總”字頭銜的人,往往被簡稱為“某總”。身居谷歌全球副總裁之位,按照慣例,李開復應該是“李總”。然而,事實上,中國的大學生總是親切地叫他“李老師”,甚至連谷歌中國的工作人員,似乎也更習慣稱其“李博士”。
從某種意義上,李開復確實是一個學者。他少年時代開始求學美國。1988年獲得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他所開發的世界上第一個非特定人連續語音識別系統,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1988年最重要的科學發明之一。他開發的“奧賽羅”人機對弈系統,曾經擊敗了獲得過世界冠軍的國際象棋大師。他還是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有了上述經歷,李開復可以說是一個成功的學者。
除了學習和研究經歷,李開復的簡歷上,就職信息同樣精彩。他先后擔任蘋果電腦公司互動媒體業務副總裁、SGI公司副總裁兼總經理、微軟全球副總裁,并且在2005年,以轟轟烈烈的方式跳槽谷歌,一度引起微軟和谷歌對簿公堂。時至今日,當微軟希望收購雅虎對抗Google的新聞鋪天蓋地,微軟當初的過激反應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這樣的職場經歷,換作其他人,可能就被冠以“第一職業經理人”、“打工皇帝”等頭銜,然而,李開復不同,他的頭銜是“大學生教父”。
Google看中的李開復
在全中國各個大學進行了過百次的演講;給中國的大學生寫過若干封信;為大學生建立一個專門的網站,李開復的學生偶像的地位,早在其加盟谷歌之前就已經確立。
作為經常為大學生指明職場道路的導師級人物,李開復對自己的優勢有充分的認識和自信。“從蘋果到微軟,我有幸在約翰·史考利、愛德華·麥可科拉肯、蓋茨和鮑爾默身邊學習領導的藝術。我學會了該如何做一個受員工愛戴的領導者,以及該如何做一個受領導器重的員工。我也深深意識到,在世界一流的企業里,管理者最需要的是情商而不是智商。”李開復如此總結過去的職場經歷為他帶來的無形財富。
有一點,李開復的判斷是正確的,Google2005年選擇了他,費盡心力和微軟周旋,并非只看中了他的科研、管理能力,也看中了一些其他的東西。在談及何以選擇李開復任職谷歌中國時,谷歌方面曾經表示,李開復與中國政府和中國大學保持的良好關系,也是他們考量的標準之一。
來到谷歌以后,李開復繼續實踐“為中國的大學生做點事”。他走遍全國,進行演講;花費大量時間在網絡上為大學生答疑解惑;博客上的文章基本圍繞著指導大學生生活、工作。從某方面來說,李開復已經登上了“大學生靈魂導師”的圣殿。
一個人的神話
與李開復的個人形象節節攀升相比,Google中國的業績從2005年起多少有點讓人失望。
2005年,李開復回到中國,這個認為自己的優勢之一是融合了“中西方文化背景”的領導者,一度讓人們對當時的谷歌中國寄予厚望。也許連李開復自己都沒有預料到,谷歌會在中國被批評為“不夠本土化”。
隨著百度上市,針對中國網民推出一系列熱門的應用,搶占大部分市場份額,Google全球夢幻般的發展神話被一個本土企業給打破了。
李開復在多個場合強調,谷歌還處在招攬人才、完善架構的階段。谷歌吸引了更多的白領階層。但是,這些解釋反映到媒體上,常常被李開復如何引導大學生的言論覆蓋。
Google的業績沒能影響李開復的個人地位,同時,Google中國也始終對李開復的個人理想報以寬容和支持的態度。
3月,媒體曝出的谷歌和李開復“漏稅門”事件,一度有把李開復從“神壇”上拉下來的趨勢。然而,隨著最初爆料的媒體本月刊登出“其中一些說法對李開復博士的個人名譽造成了損害。谷歌個稅風波屬于公司行為,非李開復個人責任”的言論,李開復的形象迅速被修補。
多元化成功的真諦
盡管李開復本人的形象受到了挑戰,但不得不承認,今年以來,Google本土化確實略有起色。春運交通圖、新年祝福短信等產品引起了一定的關注。同時,Google與中國電信、天涯、新浪、騰訊、迅雷等本土企業合作,也讓人看到了Google本土化的新路徑。
問題是,面對百度和Google分別約為60%和25%的市場份額,盡管李開復的信譽度有目共睹,當他宣布Google中國希望用5年左右的時間成為中國互聯網搜索市場領導者時,仍然難免質疑之聲。
“‘成為最好的你自己’是通向多元化成功的必然途徑;只有一元化的成功才會強迫人們復制他人的成功模式。即便我們強迫自己去做那些不適合自己的、模仿別人的事情,我們也無法從內心深處投入足夠的興趣和激情。在這樣的狀態下,就算我們盡了百分之二百的努力,也往往會事與愿違,同時還會讓別人覺得我們扭捏做作、缺乏誠意。”李開復在他對大學生的發言中有如上論述。
然而,當Google中國為了成為市場領頭羊,不得不添加類似百度受歡迎的產品時,上述言論似乎就不適用了。實際上,就目前的Google和李開復來看,超越百度,占據市場主導地位,也許才能真正成就李開復和Google共同的多元化成功。繼續把李開復放在神壇上,恐怕成就的只能是他一個人的多元化成功,甚至于,沒有Google的業務,李開復作為大學生教父的成功,也只能是他的一元化成功。 (劉洋)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