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檢了,合格率99%。”近來,有關山寨機內置SP業務存在吸費陷阱的消息甚囂塵上。
日前,工信部開展手機內置增值業務的服務和收費行為抽查,對73部手機終端內置的46家增值電信企業的585項增值業務進行抽樣檢查。結果稱,合格率99%。
不少切身體會過山寨機吸費問題的消費者覺得并不滿意,認為抽查“不痛不癢”。事實上,在控制山寨機問題上,工信部至今沒有完整的解決方案。
吸費陷阱究竟傷害了誰?除了消費者,相信還有山寨機自己。
抽檢只是序幕
4月28日,工信部開展手機內置增值業務的服務和收費行為抽查,針對最近消費者投訴較多的山寨機內置SP業務吸費問題進行抽查。
工信部公布結果稱,增值業務99%收費正常,整體情況良好,但在被抽查檢測中仍發現有4項手機內置增值業務使用不正常。其中主要集中在未獲得電信設備進網許可證的手機型號上。問題是內置業務不明碼標價或標價不規范;內置業務菜單名稱與實際提供內容不相符或名稱低俗;沒有提供內容卻扣費等等。
各地通信管理局在一季度加大對電信服務質量的檢測監督力度,目前,各地查處違規電信業務經營者共73家次,其中6家跨地區經營的增值電信企業被停業整頓。
單條點播收費漏洞仍未堵
“對于這個結果我并不滿意。”此前,劉先生曾向本報反映過購買的山寨機存在吸費問題,他告訴記者,自己使用的“中天”牌手機內置的“更換待機圖片”功能,點擊后會直接收到一條信息稱,“感謝您使用本圖片搜索功能,每條信息收費一元”。查詢電話費余額,發現只是輕輕一點,已經被扣去了一元話費。
“最夸張的一個月,因為8歲的兒子一直用我的手機玩游戲,但是信息費就高達276元,而我購買這部手機,一共才花費了400元。”劉先生氣憤地說。
記者曾經多次收到來自讀者的這類投訴,當然,涉及的手機都是雜牌的山寨產品。
“SP與手機廠商合作內置業務早在2003年便已出現,不過正牌手機商有品牌在,不會貿然走這條財路。”一位本地運營商內部人士說,這種陷阱往往存在SP的單條點播業務中。“和SP的包月業務不同,這類單條點播業務一般只會注明收費標準,回復xx開始收費。但也有違規SP不注明此類細節,更重要的是不需要經過2次確認。”
受傷的是山寨機自己
“如果輿論的聲音足夠大,山寨機很有可能因為吸費問題墜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戰國策通信行業咨詢師楊群表示,購買山寨機的人群,有很大一部分屬于低收入階層,本身對價格、消費的敏感度都非常強。“他們對于手機本身的功能不太了解,若動輒產生上百甚至幾百元的資費,使得這些人最終對山寨機敬而遠之。”
“同樣價位的手機正牌廠商的也有,只是功能稍遜而已。吸費問題愈演愈烈,消費者不會無動于衷。”一位了解該產業鏈內部運作的人士說,在中國移動不斷規范SP后,部分SP把目光放在規模龐大的雜牌手機、水貨手機、雜牌仿冒手機、翻新拼裝手機上。“SP會開給山寨廠商相對豐厚的利潤回報,例如所得五五分成,山寨機本來就是賺快錢的行業,有大量的商家趨之若鶩。”
至于工信部的抽檢結果,楊群認為有積極意義,“工信部暫停了幾家SP的業務,也就是說一拳頭打在了山寨機吸費產業鏈的源頭上。”楊群認為,更重要的是工信部會否持續加大力度對該問題進行追蹤和解決。如果只是“曇花一現”,那無疑隔靴搔癢,難以解決消費者切身的利益問題。本報記者方南 (來源:南方都市報方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