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2008中國通信經濟年會暨北郵MBA新年論壇”上,中移動數據部總經理高念書透露,公司確在與蘋果公司就引入iPhone展開談判,但蘋果給出的態度是想成為價值鏈的控制者,希望從中移動獲得20%或者30%的分成,因此遭到拒絕。
那么,中移動此舉是否預示著在歐美不可一世的蘋果iPhone注定在中國“水土不服”?面對聲名顯赫的蘋果在中國市場的碰壁,難為有人說,iPhone給中國電信業帶來的觀念沖擊遠勝實際。究竟,導致這一“蘋果現象”的癥結是什么?
美國VS中國:市場需求習慣差異
可以說,這個由美國Apple(蘋果電腦)公司生產的集音樂播放器和移動電話功能為一體的手持終端,自去年6月在美國正式上市后,陸續登陸法國、英國和德國,進而掀起了歐美市場的追捧熱潮,并整裝待發加拿大。據了解,在美國的手機市場上,iPhone將以19.5%的占用率迅速占據第三位。
對比歐美市場的風靡與火熱,中國市場的“拒之門外”是否有些不可思議呢?對此,高念書表示,“不是我們要控制這個價值鏈,而是我們認為,價值鏈需要共同存在和發展。蘋果公司在終端本身方面,有其長項,比如互聯網功能,以及在YouTube或者互聯網瀏覽器方面的諸多體驗,但通信功能很弱。這就暴露了它的弱點:傳統做IT設備的公司,不一定擅長電信領域”。
對于中國電信市場現狀而言,旺盛的語音、短信、彩信等通信需求無疑正是主流。在大眾用戶難以短期變更的消費習慣下,蘋果iPhone如果仍主導發力其互聯網終端功能,遭遇中國市場的“閉門羹”恐怕也就不足為奇了。
運營方式分歧導致進軍中國的實際作用不如觀念沖擊
在終端商眼中, iPhone為手機產業帶來了兩種革命性轉變:一、它是第一款不由電信運營商主導的大眾市場手機;二、它是第一款以互聯網與數據功能為強項的手機。
這兩種轉變對以運營商為主導并鎖定目標用戶的美國市場而言顯然是如魚得水,而到了中國卻未必如愿。因為中國的電信市場呼喚的是以用戶為中心的運營方式,運營商起到的只是“主橋梁”作用,不足以鎖定用戶群體,也不符合中國電信業的實際情況。一個眾所周知的數據是:一個iPhone在美國的解鎖成本是200美元,在中國是200元人民幣,這說明,不管中移動是否與蘋果簽署獨家協議,一旦蘋果進軍中國市場,iPhone的用戶挑選入網的只會是各自需求的運營商,而非“獨家協議”中鎖定的單一個體。設想,如果中移動原來的市場份額是80%,那么其最終得到的,很可能還是80%的iPhone用戶。如是說來,不僅是高高在上的中移動,恐怕在中國,沒有任何一個運營商愿意與之進行這樣高比例的分成交易。
退一步說,即使iPhone能夠扭轉以通信功能為主導的中國大眾觀念,并實現最有效的用戶群體鎖定,蘋果又愿意適當下調分成比例,中國用戶長期以來對交易合同的戒心也未必會讓iPhone的銷量如預期那般紅火。這對于簽署協議的蘋果和運營商雙方盈利來說,顯然都不是什么利好的事。
因此,就當前來看,蘋果給中國市場帶來的實際作用顯然遠不如觀念沖擊。面對較高知名度下的市場空白,相關分析師表示,蘋果iPhone最終將迎合中移動。看來,無論是運營商與還是制造商都須改變觀念。前者不可再用一手遮天的思維思考產業發展,后者更不可僅憑終端就直享分成。
帶圍墻的花園解禁需要邁過政策門檻
可以說,蘋果iPhone在中國市場遭遇的“水土不服”主要受累于市場需求和運營模式兩大塊。然而,是否攻破了這兩道門檻,進軍中國的夢想便不再遙遠?
其實,傳統的中國電信市場被俗稱為“帶圍墻的花園”。要徹底打破“禁錮”真正實現整個電信市場的開放和大融合,政策門檻的作用顯然不容小窺。
首先,按照信息產業部規定,定制手機不得鎖定網絡,不得限制用戶選擇其他運營商服務,不得妨礙互聯互通,而目前iPhone手機的銷售模式卻是 “鎖定SIM卡”的方式。這就意味著,蘋果公司是否愿意打破慣例將成為其能否進軍中國市場的前提。
其次,根據信息產業部的相關條款,手機終端要獲得入網許可證才可以正式銷售,而獲得許可證需要信息產業部電信管理局組織相關專家對終端進行軟件和硬件的評審。這就意味著,iPhone內置的應用軟件是否符合要求,能否通過相關部門測評,還是一個未知數。
最后,雖然信息產業部目前并沒有明文規定手機終端不能自帶Wi-Fi功能,但無線局域網(WLAN)通過手機上網的標準目前在國內還未出臺,因此,各種在國內銷售的品牌手機都屏蔽了這項功能。這就意味著,iPhone是否愿意關閉這一功能也將成為其能否進軍中國市場的關鍵。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