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手機充電器利益之爭應休矣
□陸文軍
七億的超級移動電話用戶群,京、滬等發達地區手機普及率超100%,短短十年間,移動通信風暴席卷中國,小小手機已從當年的奢侈品變成絕大多數人的必需品。
隨著我國手機市場供需旺盛,新品牌、新機型不斷涌現,手機更新換代明顯加速,并由此催生出了每年數千萬臺的換機量。但令人尷尬的是,由于規格不統一,充電器、電池等手機零配件很多都不能通用,主機與充電器、電池的“度身訂制”導致了消費者巨大的不便,更造成了資源的驚人浪費。
在北京、上海等國內大城市,平均每個人擁有超過一臺以上的手機,而不同品牌、甚至同品牌不同型號手機,需配備各不相同的充電器,由于更換手機而引發的浪費,以及產生的電子廢棄物,將對環境資源的破壞可想而知。
環保專家早就指出,在目前我國還缺乏完善的電子垃圾回收機制的情況下,充電器、鋰電池里面的銅、鋁、塑料、電解質、其他有色金屬都對會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而對于我國每年手機換機量的天文數字而言,這種由于人為因素導致的浪費和環境破壞,將成為我們生存環境的沉重負擔。
筆者曾經先后使用過五臺號稱全球第一品牌的諾基亞手機,而同一品牌的手機,電池規格、充電器樣式居然各不相同,根本不可能重復使用。而正在使用的兩臺國際品牌的手機,同樣配備了各具特色的電池和充電器,也是“老死不相往來”,絕無混用的可能。
但另一個事實是,在中國大大小小的通信設備商場中,最熱銷的商品卻是所謂的“萬能充電器”,這種屢屢出現安全隱患的“高!睙徜N品的持續走俏,分明指出了消費者對于統一規格、標準的手機充電器的強烈需求。而且,這種“萬能充電器”長期存在于市場,也充分說明了手機充電器標準統一,根本不是技術問題,或者說技術上根本不存在問題。
一位國際手機著名品牌的技術負責人表示,從技術方面來說,手機充電器完全可以統一標準,而且這很容易做到,但是處于利益方面的考慮,各手機廠商都不愿意這樣做。毫無疑問,手機充電器統一標準沒有“技術難題”,惟有“利益壁壘”。
目前市場上一個品牌充電器大多價值百八十元,一塊手機電池要上百元甚至更高,賣電池和充電器可能比賣手機更賺錢,若統一了電池的型號標準,就等于白白喪失了一大塊利潤豐厚的市場。在一些高端電子產品上,一些國際大牌,通過對電池、充電器等配件設置技術壁壘,杜絕通用仿制產品出現的現象也并不少見。所以,在手機充電器標準統一問題上,商家當然就有維護現狀的動力,更不會輕易放棄充電器與手機的“捆綁銷售”。
此外,現有的手機免責條款上一般會有這樣的提醒:如果使用非本品牌原裝充電器,則由于充電時造成的諸如漏電、爆炸等損失,制造商概不負責。充電器統一以后,即使有完備的安全等標準,但一旦出了問題,誰來負責?
然而,從我國移動通訊業的長遠發展來看,手機充電器、電池“各自為政”的現象不會持續太久,統一標準是大勢所趨。很明顯,如果手機充電器標準統一,將帶來諸多好處:首先是方便消費者,不用為了手機沒電而焦慮;其次降低了成本,減少了浪費,換手機也不用“換馬必換鞍”,也可重復使用原有充電器;第三,對環境資源破壞大大降低,減少了大量的電子垃圾產生;第四,手機充電器統一標準,也遏制了“萬用充電器”的空間,大大提高了手機使用的安全性。
所以,在諸多益處之下,各手機廠商的利益割據應休矣,為了行業的未來和中國移動通信設備業的健康發展,應考慮舍棄部分個體利益,來實現更大的公眾利益。
相關鏈接
手機充電器標準統一引發連鎖效應
日前,國內通用手機充電器標準獲得國際電聯(ITU)第五研究組全會通過。這表明,中國的手機充電器標準,將成為全球用戶共同的準則。此消息一出,立刻引發了消費者新的預期:數字電視機頂盒、筆記本電腦電源接口等標準仍然五花八門,是否也該統一標準。
據悉,IPTV機頂盒的標準方面已經取得了進展。近日,ITU頒布IPTV新標準ITU-TY.1901。ITU表示,新標準的發布預示著消費者可以在零售店購買IPTV機頂盒,實現設備的即插即用。然而,國內IPTV尚在試點中,并未形成規模商用。而數字電視轉換過程的一大難題即是機頂盒標準多樣。比如,同一城市的兩家不同廣電運營商之間數字電視機頂盒無法通用。由于不同廣電運營商的經營范圍以行政地域為標準,因此,即使是同一個用戶,在不同區域搬家居住時,也得重新購買機頂盒。此外,不同廠商提供的機頂盒也很難通用。
另外,筆記本電腦電源接口也有著各自的標準,甚至同一品牌、不同型號的筆記本電腦電源接口也不同。筆記本電腦電源適配器是各個廠商都有自己的標準。有的電源適配器即使能插進去,但也無法兼容,不能進行充電。國際和國內目前對筆記本電腦電源接口均沒有統一的標準。技術人員表示,筆記本電腦電源接口暫時無法統一,主要是因為不同配置的筆記本電腦在輸出和輸入功率上有所不同,而且筆記本電腦在做工和硬件技術上比手機更為復雜。
那么,手機充電器標準的統一,能否對筆記本電腦電源接口的統一帶來一定的借鑒,我們拭目以待。
本版稿件均由羅爭光、陸文軍采寫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