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體重、極早產先心病患兒成功在滬接受手術獲得新生
中新網上海2月27日電 (記者 陳靜)動脈導管未閉( PDA)是早產兒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之一。記者27日獲悉,一名矯正胎齡僅32周、體重只有1.2公斤的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在上海成功接受動脈導管封堵術,正在康復中。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簡稱:新華醫院)新生兒科副主任夏紅萍教授27日對記者表示,此類超低體重患兒的救治是新生兒醫學的“技術高地”。此次病例的救治為全球范圍內極早產兒PDA治療提供了重要參考。
據悉,動脈導管是胎兒期連接肺動脈與主動脈的重要血管,出生后通常會在數天內自然閉合;若未能閉合,會導致肺循環血流量增加,引發心肺功能不全、喂養困難、生長發育遲緩等嚴重并發癥。據統計,胎齡小于28周的早產兒中,PDA發病率高達60%-70%,而超低出生體重兒(體重<1.5kg)因器官發育極不成熟,PDA自然閉合率顯著降低,約30%-40%患兒需藥物或手術干預。
這名患兒出生時胎齡僅24周+4天,體重730克,屬于超早產兒。出生后,其因動脈導管未閉引發反復腹脹、喂養不耐受及心肺功能不全,雖經藥物保守治療,但癥狀仍未緩解。新華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ICU)聯合兒心臟中心、麻醉與重癥醫學科等多學科團隊綜合評估后,決定為其進行心臟介入手術。
據小兒心血管專家、新華醫院兒心臟中心主任陳筍教授介紹,超低體重早產兒的介入手術需在毫米級血管中精準操作,對團隊技術、影像引導及術中監護要求近乎苛刻。手術由陳筍教授主刀。由于患兒血管細如發絲、體溫維持困難,團隊在超聲精準引導下,經股靜脈植入直徑5毫米的早產兒專用封堵器,僅用20分鐘便成功閉合4毫米的粗大動脈導管。術后,患兒生命體征平穩,呼吸機參數逐步下調,肺水腫明顯改善,目前已轉入康復階段。
夏紅萍教授表示,未來,團隊將進一步優化技術流程,推動新生兒重癥診療標準化,惠及更多危重患兒家庭。(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