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話中醫藥師承教育:要培養更多高素質中醫藥人才

中新網北京3月9日電 (邵燕飛 張煜歡)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如何進一步讓中醫藥煥發生機?促進中醫藥守正創新發展,關鍵在于中醫藥人才培養,在于“后繼有人”。
“實踐證明,師承教育是符合中醫藥人才成長和學術傳承規律的教育模式。在教育體系日趨完善的今天,我們要與時俱進推進師承教育,這對于培養高素質中醫藥人才、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比珖鴥蓵陂g,全國人大代表、浙江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黃文秀在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說道。

作為來自中醫藥高等院校的全國人大代表,黃文秀連續三年提交有關中醫藥師承教育的建議。今年他繼續建議國家和社會更加重視師承教育,培養更多服務健康中國的高素質中醫藥人才。
中醫藥師承教育歷史悠久,從扁鵲學醫于長桑君、張仲景學醫于張伯祖,到清代葉天士從師學醫,師承教育是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重要形式,也是中醫藥得以延續和發展的主要原因。
2022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等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強調面向中醫學類專業全面推行院校與師承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國內各中醫藥院校立足實際探索創新,推進師承教育與院校教育融合發展。
“比如浙江中醫藥大學就專門成立中醫師承教育中心,出臺中醫學專業師承教育改革方案?!秉S文秀舉例道,2021年學校引進傳統中醫藥文化傳承大家留小忠教授,開設留小忠師承實驗班,研習古中醫特色手法和臨床技能,致力培養高素質中醫藥人才。
黃文秀介紹,師承班教學有四個特點:突出“特色傳承”,以傳承氣脈為基礎,學習脈理、望診、針刺、艾灸、推拿、湯藥等古中醫基本理論和臨床技能,通過燈芯草把脈、葫蘆瓜扎針等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獨特診療能力;突出“仁心仁術”,在診治過程中潛移默化培養學生高尚醫德和精湛醫術;突出“臨床實踐”,強調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每天安排學生臨床實踐;突出“治病救命”,培養會看病、能救命的中醫傳承人。
如何進一步推動中醫藥師承教育的改革?黃文秀認為,首先要健全中醫藥師承教育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根據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和教育特點,科學制定本碩博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學習內容、實踐要求、考核標準,形成系統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
“還要遴選具有良好口碑聲譽、扎實學術造詣、獨特技能方法、顯著臨床療效的名中醫等加入師承導師隊伍,為中醫藥高素質人才培養提供有力保障。”黃文秀建議。(完)

- 專題:2025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