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管理年”掀起全民減肥熱潮 健康生活方式成主流
中新網銀川3月15日電 (記者 李佩珊)隨著2025年“體重管理年”的正式啟動,中國各地掀起減肥熱潮。政府、醫療機構、健身行業以及社會各界紛紛響應,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推動全民體重管理意識的提升。

最近,寧夏銀川市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的肥胖干預門診患者絡繹不絕,甚至出現“一號難求”。45歲的張君被肥胖困擾多年,今年年初,她下定決心改變身材。“我已在中醫院的肥胖門診連續就診6次,通過扎針、拔罐,睡眠好了很多,體重剛剛開始下降,我也在逐漸調整飲食,希望這一年能收獲全新的自己。”她說。

在銀川市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醫師吳曉晶看來,通過中藥口服和扎針、拔罐、埋線、耳穴、雷火灸等中醫外治方法的綜合治療,可對肥胖進行干預。“減肥不能一蹴而就,還需改變生活習慣,養成健康作息。”她坦言。
今年年初,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2025年全民健康體重管理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將體重管理作為年度重點健康工作之一,通過政策引導、健康教育、社區支持等多方面措施,幫助民眾實現科學減重,預防肥胖相關疾病。以寧夏為例,各地許多新建公共健身場所已投入使用,衛生部門還走進社區提供免費的健康體重管理咨詢服務,許多學校、企事業單位也明確開展定期的健康體檢和體重監測,并在食堂推出“減脂餐”和“輕食套餐”,確保全民健康數據的實時跟蹤與管理。
隨著減肥熱潮的興起,各地健身行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眼下正值春光明媚,線下健身房、瑜伽館、游泳館等場所也迎來顧客高峰,尤其是針對體重管理的專項課程,備受民眾青睞。與此同時,線上健身平臺也迅速崛起,許多網友通過直播課程、在線教練指導等方式在家中進行鍛煉。
“今年,我們的減肥課程報名人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三倍,尤其是針對上班族和學生的‘碎片化健身’課程非常受歡迎。”開在銀川市興慶區一寫字樓內的健身工作室負責人王瑋表示,每天的午休時段,都是上班族健身的黃金時間。
“我每天中午下班先鍛煉半個小時再去吃飯,不僅可以通過健身讓大腦放松,緩解工作中壓力,健身后還可以控制飲食,吃得更健康。”在銀川市一家企業上班的“90后”張燕飛告訴記者,上班族工作繁忙,長時間伏案辦公,常出現亞健康問題,通過運動促進健康是很多人的選擇,運動也成為全新交友平臺。
張燕飛還表示,隨著科技的進步,智能穿戴設備、健康管理APP以及AI技術也成為年輕人減肥熱潮中的重要工具。“我和‘健身搭子’通過智能手環、體重秤等設備實時監測自己的體重、體脂率、運動量等數據,并結合AI算法制定個性化的飲食和運動計劃。有了科技加持,減肥事半功倍。”她說。
與此同時,由體重管理而掀起的“飲食革命”,也讓健康飲食理念深入人心。記者瀏覽網絡購物平臺發現,糙米飯、低脂麥片、雜糧包等“減肥食品”銷量均呈上升趨勢。一家專營減肥食品的網店客服告訴記者,店內低卡路里食品銷量一月內增長了近一倍,消費者越來越注重食品的營養成分和健康價值。
在寧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李瑾看來,“體重管理年”不僅是一場減肥熱潮,更是一次全民健康意識的覺醒。“盡管減肥熱潮帶來了積極的變化,但也應提醒大家,減肥應遵循科學方法,避免極端節食或過度運動。”她表示,體重管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結合合理的飲食、適量的運動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希望通過‘體重管理年’的推動,幫助更多人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實現長期的體重管理目標。”她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