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世相
探知要進目錄 提前哄抬藥價
去年售價還是93.5元的藥品,如今價格提高至170元;去年售價1082元,如今售價1580元……就在各地紛紛開始新一輪的藥品招標采購期間,《中國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新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藥品開始了悄然漲價。
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看,已經有30多個品種的藥,價格出現了幅度不一的上漲。而從這些藥品的漲價時機來看,大多數集中在新版國家醫保目錄公布前后。
是什么原因使得進入醫保目錄中的藥品漲價?這樣的價格上漲是否意味著藥品定價機制中存在著漏洞?
2009年11月的最后一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了新版《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與2004年版的目錄相比,新版目錄增加了260個藥品。
對藥品生產企業來說,這個被簡稱為“醫保目錄”的文件在某種程度上左右著企業的發展,是企業擴大市場的金字招牌,因為如果進入醫保目錄,就意味著企業的產品將獲得大量、穩定的訂單,也意味著企業的成本將被攤薄,價格有了下降的空間。
有意思的是,就在新版國家醫保目錄公布前4天,深圳一家藥業有限公司在山東省物價局進行了調價備案,將其生產的20mg單位的阿柔比星凍干粉針劑價格由每支113元調整為每支121元。按照物價局的文件,新價格在去年11月30日起開始執行。
11月30日,國家醫保目錄公布,20mg的阿柔比星凍干粉針劑名列其中。
比阿柔比星早5天執行新價格的,還有一個新進全國醫保目錄的藥品。按照遼價發(2009)111號文件,一家當地公司生產的名為欖香烯口服乳的藥品,于11月25日提高了價格。
欖香烯是一種用于治療腫瘤的藥品,在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前,欖香烯口服乳進入了遼寧省醫保目錄。
從文件上看,一支20ml∶200mg的欖香烯口服乳新價格為170元,而在提價前,同樣規格價格僅為每支93.5 元。也就是說,在全國醫保目錄公布前5天,這個即將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藥品漲價82%。
另一家公司生產經營的麻醉藥“地氟烷”也是新入國家醫保目錄的藥品,其240ml裝的品種,每瓶價格從1082元提高到了1580元,漲幅達46%。
一家公司生產的凝血藥品白眉蛇毒凝酶幾乎全線上漲,其不同規格的產品漲幅均在20%左右。這家公司的產品仿制的是一種瑞士進口藥品。據悉,1989年上述瑞士原研藥進入中國市場,2004年,上述仿制藥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進入市場。但從目前的價格看,1個單位瑞士原研藥價格為51.6元,而同樣規格的上述仿制藥則為65.8元,比原研藥高出了14.2元。
定價機制有漏洞,企業會鉆
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后企業非但不降價,反倒漲價,是什么原因?
欖香烯口服乳生產企業一位營銷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其生產的欖香烯產品是獨家產品,屬于國家二類新藥。漲價原因有很多,比如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GMP認證改造費用、廠房改造、設備更新、企業管理等。
然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透露,除了客觀因素,目前我國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存在的一些漏洞,給了企業鉆空子的機會。國家醫保目錄的制定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但價格的制定在國家發改委。在國家醫保目錄公布新品種時,國家發改委并不能立刻制定出相應的價格,而是要在各省進行價格調研后,才能拿出政府定價。
“在我國,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藥品由政府定價,未進入醫保目錄的則由企業自主定價。”這位業內人士說,從邏輯上說,政府定價要看國家發改委的定價,但由于工作量的原因,對新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藥品,國家發改委往往不能在第一時間全部調查清楚每一種藥的價格。結果就變成了藥企向所在地物價部門登記備案,國家發改委再參考各地招標價格,這樣一來,發改委定價參考的,往往正是企業上漲以后的價格。
據悉,在每次增補醫保品種討論的時候,一些企業都會派出大量人手四處公關。有的在最終的醫保目錄公開前,就已經獲知自己的產品是否進入目錄,也就有了價格操作的時機。
這位業內人士描述了一些企業調整價格的流程:
當一家企業獲知自己的產品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后,會馬上填寫一個表格,列明漲價原因,向當地物價部門進行價格調整的備案。漲后價格獲得當地物價部門認可后,企業以此為據到各地參與藥品招標。如果在某幾個地區漲價后價格不被認同,有的企業干脆就放棄這幾個省的招標,以維持其上漲后的高價。
“用這樣的方法操作半年或一年后,發改委看到的價格就變成了企業上漲之后的高價,所確定的政府定價,自然水漲船高。”這位業內人士說。
他舉例說,假設一種藥品在醫院售價115元,醫院的進價為100元,那么代理商名義上的進貨價是90元,實際上代理商從生產企業的進貨價可能僅為18元。也就是說,這18元就是生產企業保本、盈利的底線,在18元-90元之間的72元,則被用于臨床費用、繳稅、配送費、醫藥代表提成、公關費等各項支出。如果這家企業在進入醫保目錄之后成功提價,代理商的進貨價并不會改變。至于價格上漲增加的利潤,則由生產企業與代理商分成。
這樣一來,藥品生產企業、流通企業以及醫院都能從提高的藥價中獲得好處。
藥企層層打通關,蒙騙國家
按照我國目前的藥價形成機制,藥品價格基本上分三種: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藥品由國家發改委制定價格;未進入國家醫保目錄但進入各省醫保補充目錄的藥品,則由所在省制定指導價格;其余的藥品,按照市場狀況自主定價。
“企業報價時,要填一個統一的表格,列明各項成本等內容,基本上都是企業自己填寫,物價部門很難查實。”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不少藥企在當地都是納稅大戶,靠著多年積攢的人脈關系,能夠層層過關抬高價格,這樣一來,國家發改委采集的價格數據就成了高價。
據這位業內人士介紹,國家發改委也在想辦法調查藥品的真實底價,也就是代理商從生產企業拿到的進貨價。去年就曾采集這個數據,但一些代理商修改了價格。
今年5月,天價蘆筍片事件在社會引發重大反響。
由四川川大華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獨家生產的蘆筍片2002年進入市場。該藥品出廠價僅為15.5元,但在各地的招標價格卻高得驚人,其在黑龍江、湖北、河南的中標價格分別是160元、133元和107元。在湖南,該藥品進入了該省醫保目錄,湖南省藥品招標采購部門為其設定的價格為136元;該藥品進入醫院后,其售價則達到了213元。
據媒體報道,湖南省物價局相關負責人對此作出了解釋,認為由于沒有市場零售藥店價格進行參考,只能參照周邊省市的價格作出政府指導價,從而導致定價偏高。
藥品價格究竟該如何制定,業內多年來一直存在爭議。
在遼寧省物價局,兩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藥價調整有三個因素重點考慮:一是要參照外省價格,二是參照本省現行價,三是考慮企業的成本。
今年6月10日,國家發改委發出《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今后在藥品定價方面,政府將設定藥品應有的成本價,避免企業亂報價,最終影響藥品出廠價。
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物價部門能夠真正掌握企業的成本并嚴格監督企業漲價行為,藥價問題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物價部門如何能夠真正了解企業的真實成本,核實眾多藥品的價格信息,將會是不小的難題。 據《中國青年報》
定價漏洞
國家醫保目錄的制定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但價格的制定在國家發改委。在國家醫保目錄公布新品種時,國家發改委并不能立刻制定出相應的價格,而是要在各省進行價格調研后,才能拿出政府定價。
三種藥價
現行藥品價格基本上分三種: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藥品由國家發改委制定價格;未進入國家醫保目錄但進入各省醫保補充目錄的藥品,則由所在省制定指導價格;其余的藥品,按照市場狀況自主定價。
參與互動(0) | 【編輯:鄧永勝】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