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布的歐洲肝臟研究學會(EASL)《慢性乙肝治療指南》(以下簡稱EASL新指南)首次在慢性乙肝治療目標中突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性。這一轉變體現了現代醫療模式開始從關注患者的短期生理指標轉向關注患者長期生活質量的新趨勢。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侯金林教授指出:“初治決定成敗,乙肝患者如果能科學地邁對乙肝治療的第一步,完全可以實現良好的生活質量。”
“乙肝核苷初治患者首選強效抑制病毒、高耐藥基因屏障的藥物,這就是‘雙重保護’初治策略,其目的是保護患者免受耐藥困擾,持久穩定地控制病情,從而享有良好的生活質量”,侯金林教授表示,“從采用‘雙重保護’初治策略開始治療,乙肝患者完全可以去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指數。”
初治選擇強效持久降病毒的藥物,是因為慢性乙肝是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疾病,乙肝病毒持續復制會引起肝臟組織的炎癥和損傷,而現有的醫學水平還未能徹底清除患者體內的乙肝病毒;因此,只有將病毒持續抑制在盡可能低的水平,才能夠遏制疾病向肝硬化、肝癌進展,從而持久穩定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臨床試驗數據表明,核苷初治患者使用博路定(恩替卡韋)治療5年,94%的患者的病毒載量可降至不可測水平(〈300拷貝/毫升)。長期組織學數據也顯示,核苷初治的慢性乙肝患者接受博路定(恩替卡韋)治療3至7年后,96%的患者肝臟炎癥明顯減輕,88%的患者肝纖維化明顯減退,100%的患者病毒抑制到檢測限以下(〈300拷貝/毫升)。
初治選擇具有高耐藥基因屏障的低耐藥率藥物,是因為“耐藥”是抗擊乙肝“道路”上的“暗礁”。遭遇耐藥暗礁,會導致抗病毒藥物失效,病毒反彈,患者不得不加用藥物或者更換藥物,這不僅給患者增加了額外的治療成本,而且還會大大增加后續治療方案發生耐藥的可能性。這就容易使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療陷入一個惡性循環,限制患者后續治療方案的選擇,經濟負擔越來越重,病情還可能向肝硬化、肝癌的方向進展,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威脅生命。EASL期間公布的最新臨床試驗數據顯示,核苷初治患者使用博路定(恩替卡韋)治療6年,累計耐藥發生率僅1.2%,為目前同類藥物中最低。
“初治選擇只有一次!”侯金林教授強調,“慎重選擇初治策略,有助于患者從一開始就能迅速持久控制病情,遠離耐藥困擾,從而擁有較高的生活質量,找回輕松生活。”(李劼)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