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衛生部網站獲悉,《關于在公立醫院施行預約診療服務工作的意見》最終稿下發,要求從今年11月起,所有公立三級醫院都要開展實名預約掛號服務。衛生部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公立醫院均可與第三方中介合作開展預約掛號,但前提是收費不得高于物價部門規定的標準。
以盈利為目的的中介機構,真的完全聽從衛生部“禁收額外費用”的要求,不再捆綁收取其他增值服務費嗎?這值得懷疑。
原因很簡單,不是所有的中介機構,都能完全確保誠信代理服務。而且,如果說,醫院的預約掛號,尚可容易被納入監管,能在一定程度上確保實名預約掛號服務公正公平的話,那么,資源被中介很大程度上占有的掛號服務,如何解決分散的、難以聯網監管的難題?在利益驅動下,如果中介和“黃牛黨”聯合,伺機抬高掛號價格,物價、工商等部門,如何介入調查取證、作出判斷,并給出公正裁決?規定的標準底線,又如何保證能被切實遵守?
相關人士稱,實行預約掛號的最根本目的,是引導患者養成合理有序的就醫習慣,誠如是。但實行預約掛號的另外一層目的,該人士沒有言及,那就是:確保公立醫院醫療資源的公正公平分配。從這個意義上說,《關于在公立醫院施行預約診療服務工作的意見》最終稿下發的同時,要對允許中介參與預約掛號有更嚴謹的規范設計,而非一句“收費不得高于物價部門規定的標準”輕飄帶過,讓公眾對這一規定滿懷狐疑和憂慮。因此,對意見最終稿中“允許中介參與預約掛號”的條款進行嚴謹設計,是當務之急。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中介參與”疑似制度后門
所有公立三級醫院都要開展實名預約掛號服務,看上去是解決病人排長龍掛號之苦,可在當下優質資源集中在公立大醫院、民眾“迷信”老專家的背景下,掛號尤其是掛專家號就成了一場不折不扣的資源爭奪戰。而根據經濟學的常識,在資源稀缺、供需關系失衡的情況下,有關部門必須嚴把門檻準入關,而不能隨意開制度后門。
顯然,“中介參與預約掛號”就像是新設的制度后門,有可能造成病人因經濟承受能力不同而服務等級化之嫌。
之前已有報道稱,有公立醫院明確表示為應付新政,會象征性地拿出一點名額給預約掛號,現在又有了與中介合作預約掛號的利益誘導,究竟能給普通病人提供多少“不加錢”的掛號名額實難預料。在資源供應日趨緊張的情況下,廣大病人不僅要為預約掛號而煩惱,還要面臨爭奪中介預約掛號的又一輪競爭中,私下交易、塞點“增值服務費”雖然也是額外付出,但總比掛不上號好,預約掛號成為醫院與中介的利益尋租空間也就在所難免,難道醫療衛生部門能一一實時監控?
在求醫供需矛盾如此緊張的情勢下,政府有關部門出臺各類管理新舉措一定要慎之又慎,要最大限度考量新舉措可能帶來的制度弊端,不可隨意大開制度后門,好心辦了壞事。(李記)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