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衛生部等部門日前聯合下發《改革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提出了醫藥價格改革近期和長期目標,由于涉及“降低藥價、提高診費”內容,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一些患者擔心:診費提高后,藥價能不能同步下降?怎么避免“過度診療”?針對人們關心的問題,記者請權威專家和業內人士進行了分析點評。
診費提高,藥價能否同步下降?
《意見》提出,進一步降低偏高的藥品價格,適當提高臨床必需的廉價藥品價格;適當提高臨床診療、護理、手術及其他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和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
“提高診費”已箭在弦上,而虛高的藥價能否降下來?這次改革提出,政府制定藥品價格應遵循“補償成本、合理盈利、反映供求”的基本原則。逐步降低政府指導價藥品的流通差價率,逐步取消公立醫院銷售藥品加成。
“這次改革降低藥價的意圖比較明顯。”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胡善聯分析,原來一種藥品出廠價10元,賣到患者手中可能漲到了100元,主要是流通環節和醫院“以藥養醫”推高了藥價。這次改革與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配套,公立醫院使用的基本藥物實行省級集中招標采購和統一配送,逐步降低流通差價和取消醫院加成,從總體上看,藥品價格會有一定幅度下降。
藥品降價后,如何保障市場供應?胡善聯分析說,以前有關部門多次降低藥價,實際效果往往不降反升,原因在于只降了若干種藥品,降價后就不生產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降價藥見光死”。建立和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要求保障基本藥物的供應和臨床使用,這次改革提出,按照藥品通用名稱制定統一的指導價格,目的就是要解決“降價藥見光死”問題。
“取消醫院加成會減少醫院的收入,但不能解決醫生拿回扣的問題。”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醫改專家李玲教授認為,只要醫生的激勵機制沒有解決好,“過度用藥”問題就難以改觀,可能藥品單價下降了,藥費總量卻在上升,藥價下降真正惠及于民還需要相關配套政策。
醫院趨利,難免“過度診療”
為什么提高診療、護理和手術等醫療服務價格?診療等費用提高以后,如何避免“過度診療”的現象發生?
“做個核磁共振檢查要1000元,專家門診掛號費才5元錢,你認為這合理嗎?”解放軍第253醫院院長額爾敦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醫院診療等服務價格偏低,大型設備檢查費偏高,醫療服務比價失衡的關系亟待調整。
胡善聯認為,部分醫療機構在利益驅動下,盲目購進大型醫用設備,“過度檢查”等現象比較突出,加重了患者負擔,造成了醫療資源浪費。這次改革提出降低檢查費和提高診費,方向是正確的,目的就是要避免“過度檢查”等現象,促使醫院不斷改善服務質量,提高醫療技術水平。
“提高診費以后,如何避免過度診療應引起高度重視。” 內蒙古醫學會一位負責人表示,現在很多醫院經營得像企業,今年營業收入5個億,明年的目標是增長到6個億,各個科室和醫生都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因此才出現“過度用藥”“過度檢查”等現象。避免醫院“過度診療”,關鍵是要規范設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加強醫療服務價格監督檢查。
“只要醫院仍然是趨利的,醫藥價格改革很可能‘摁下葫蘆起來瓢’,減少的藥品收入總能通過其他渠道補回來。”北大教授李玲認為,必須改革公立醫院的投入機制,使公立醫院真正回歸公益性本位。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劉國恩認為,此次改革是用行政手段對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進行調整,從短期來說這種調整是必須的。但從長期來說,價格調整應當由供求關系來決定,讓醫保機構代表消費者與醫療機構、藥品供應商談判,合理確定藥品和醫療服務的價格,同時發揮醫保機構的監督作用。
降低醫療成本,需要政府投入
此次改革提出,公立醫院要逐步取消銷售藥品加成,減少的收入通過增加財政補助、提高醫療服務價格、設立藥事服務費等方式進行必要補償。這些辦法能否促進醫院回歸醫療技術及降低藥價?
“以藥養醫的原因有多種,主要是財政投入不足,以及醫療服務市場化的驅使。”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廳長楊成旺認為,“降低藥價、提高診費”的改革,將促使醫院從“以藥養醫”向“以技養醫”轉變,但要使醫院完全從“以藥養醫”中擺脫出來,還有賴于政府增加財政投入。
當過大型醫院院長的內蒙古藥監局局長郝富分析說,醫院資金來源主要有三塊:一是政府財政投入,二是藥品收入,三是醫療服務收入。在財政投入增長有限的情況下,許多醫院尤其是基層醫院過度依賴賣藥收入,短期之內難有明顯改觀,降低藥價可能使一些基層醫院舉步維艱。
“改革的意圖是想破解‘以藥養醫’,能不能實現還有待觀察。”李玲教授認為,醫藥價格改革要達到預期目標,必須與基本藥物制度、藥品監督管理、公立醫院改革等協調推進。尤其是公立醫院改革,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現在提出了回歸公益性的改革方向,還沒有出臺有效的政策措施。
“公立醫院不能追求多賺錢,醫生不能把這個職業單純當成謀生的手段,而是要追求怎么用比較低的成本給患者看好病。”李玲對記者說,破解公立醫院“以藥養醫”,還要改革公立醫院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比如公立醫院的財務公開,現在不僅老百姓不知道,恐怕衛生行政部門也不完全清楚。
“不論‘以藥養醫’還是‘以技養醫’,最終羊毛都是出在羊身上。”李玲認為,只有控制和減少過度用藥、過度檢查、過度診療等浪費醫療資源的行為,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看病貴”的問題。(伍曉陽 張麗娜)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