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決定按照先行試點、逐步推開的原則,由各省(區、市)分別選擇1至2個城市或城區,開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這意味著過去十幾年來,醫改在市場化與公益化的徘徊中作出了堅定的抉擇:把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放在了第一位,加大財政補助,在全國范圍內開始醫改“試水”。
初聞這一消息,欣喜萬分;可細細一思量,又憂慮重重。醫改動輒幾千億元的投入靠財政來埋單,到底能持續多久?會不會成為“一陣風”,刮過了“試點”就再沒有影蹤?讓我們來重新審視一下2009年飽受吹捧的“神木醫改”,就可以知道這樣的憂慮并不是空穴來風。
2009年3月1日,神木縣設定了400元左右的住院報銷起付線,起付線以下的住院醫療費用由患者自付,起付線以上的費用按規定由縣財政埋單。在這種近乎免費醫療的誘惑下,神木出現了患者住院井噴的局面,財政負擔的醫療費用也開始直線上升。雖然神木官員一再聲稱自己的財政完全能夠支付,但并不是全國所有的縣都像神木那樣富裕。2008年神木縣人均生產總值6.87萬元,地方財政收入16.7億元,綜合實力位居陜西省第一位,全國排第92位。也就是說,在全國2862個縣(市、區)中,達不到神木經濟水平的占到了96.8%;而且大城市人口基數大,醫改后支付成本將更大。
再看看經濟實力雄厚、全球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美國。即使每年拿出了GDP的17%來補貼醫療費用,美國現在還有近20%的人沒有醫療保障,而且政策不斷遭受民眾質疑,至今還在醫改的旋渦中掙扎。
對于人均GDP只有美國十四分之一的中國來說,醫改能否成功,能否走遠,關鍵在于能否把高昂的醫藥支出成本控制下來。否則,我們只能是“拆東墻補西墻”,把有限的財政收入,或用于發展教育的,或用于創新科技的,拿來填補這些由于重復檢查、開大藥方、藥價虛高等原因造成的“大窟窿”。要知道,點滴財稅,皆來源于人民;財政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最終需要由全國人民來負擔。如果不顧后果地來花錢,既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
要把那些不正常、不合理的天價醫藥費“砍”下來,就必須找準突破口,在藥品加價提成上“開刀”。據有關媒體報道,目前醫院里的藥品加價提成遠不止15%,有的甚至達到了50%。藥品加成即所謂“以藥養醫”的政策始自上世紀50年代,在長達半個世紀的醫療實踐中越來越顯示出其弊端。由此產生的大處方、大檢查、吃回扣等問題,正是推高醫療費用的重要因素。
有關部門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近年來逐漸出臺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制度和“醫藥分開”“收支兩條線”的公立醫院改革措施。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一出來,那些限價的藥就在市場上沒有了銷售;“收支兩條線”在實行中也是到處碰壁,因為醫院擔心收入銳減。所以,這次醫改“試水”必須綜合考慮,周密部署,在配套措施和細化條款上下工夫,真正在天價醫藥費這個“怪瘤”上開準刀、開好刀。(陳俊琦)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