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1月起,中國內地將在所有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和其它可能的室外工作場所完全禁止吸煙。(相關報道見本報1版)
我國是煙草生產和消費大國,現有煙民3.5億人,其中男性吸煙率超過50%,但遭受被動吸煙的人數高達5.4億,每年有10萬人死于吸煙。這些數據一方面表示我國目前吸煙人數之眾,煙草危害巨大。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目前我國禁煙控煙工作的急迫性和艱巨性。
“禁煙令”并非是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委機構的首創。上海早在今年3月初就開始“禁煙”,但落實的情況似乎并不樂觀:“雖然禁煙標志隨處可見,但服務人員對吸煙的顧客視而不見;而在一些設立了吸煙點的場所,卻找不到提示吸煙點位置的指示牌。”這樣的結果無疑讓人倍感心痛和滑稽,究其原因,乃是禁煙工作缺少相關配套措施。
目前,我國337個大中型城市中,頒布“公共場所禁止吸煙”規定的城市只占45.7%。一半以上城市存在控煙禁煙法規的空白,已頒布禁煙條例的城市在禁煙場所、禁煙范圍、執法力度等方面則表現得參差不齊。如果說之前我國各地區各城市的禁煙控煙工作是零星分布、“孤軍奮戰”,那么衛生部等多部委日前發出的這一“禁煙令”無疑起到了“調動全線,一致禁煙”的作用。但現實的尷尬境況依舊存在:禁煙倡議轟轟烈烈,落實情況往往節節潰敗直至偃旗息鼓。
“禁煙令”出臺表明我國在禁煙控煙工作上邁出了重要一步。但如何保障“禁煙令”充分發揮“療效”是每個人都應該思索的話題。多個城市已經實踐的禁煙控煙工作雖然并不成功,卻也留給了我們很多經驗:除了政令上要求步調一致外,我們更應采取多管齊下的思路看問題,多渠道多角度對待禁煙控煙工作。首先要繼續加大對公民普及吸煙危害知識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素質,倡導健康綠色的生活理念;其次應該完善禁煙控煙工作配套機制,特別是監督制度的“實打實”;第三,應充分聽取廣大煙民的聲音,設立專門的“吸煙區”;最后,禁煙控煙工作對煙草行業是一痛擊,政府應引導煙草行業轉向生物技術方面的研究開發。唯有如此,“禁煙令”才能避免淪為“空手拳”的厄運,長期堅持將利國利民,造福華夏。 □李松林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