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子邊邊破了,‘啞巴’的腳遭割了條口子。”
昨日,記者走進(jìn)104歲的龐富明婆婆家時,恰逢她在給68歲的聾啞兒子鄭明元縫補涼席。龐婆婆能干著呢,不僅勤做家務(wù),還掌管著家里的“經(jīng)濟大權(quán)”,每筆收入和支出,她都算得清清楚楚。
百歲婆婆很精明
昨日,渝中區(qū)大坪街道大黃路社區(qū)主任張幼渝,把400元百歲老人營養(yǎng)補貼遞給龐婆婆?吹酱蠹叶荚诳此龜(shù)錢,龐婆婆不好意思了,趕緊把錢捏在掌心,“啞巴,給大家切西瓜吃”。
“沒得哪個要你的錢,去撿好嘛!”兒子鄭光天猜出了老人的心思。老人還是笑而不理。
龐婆婆育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啞巴”鄭明元是小兒子,小時生病吃錯了藥致聾啞,沒讀過書,一直跟在龐婆婆身邊!扒皟商,‘啞巴’賣破爛賺了22塊錢!饼嬈牌耪f,“啞巴”兒子賺的錢,全部交給她保管,多少錢買菜、多少錢買米……老人心里都有本賬,“錢要算計著用,不能大手大腳的”。
兒子每月的低保金、殘疾補貼,再加上老人自己的營養(yǎng)補貼,她都一筆一筆記著。
雖說另外幾個兒女的家境不錯,而且都很孝順,龐婆婆還是堅持跟“啞巴”一起住,“‘啞巴’認(rèn)不到字,要買啥子要花好多錢都不曉得,我現(xiàn)在還可以給他管一下賬!
天天掃地擦欄桿
“母親不僅頭腦清醒,身體也很好,連感冒都很少。”當(dāng)醫(yī)生的兒子鄭光天介紹,子女們會定期送老人到醫(yī)院體檢,老人既沒有高血壓等常見的慢性病,心血管、消化系統(tǒng)都很好。他認(rèn)為這與老人一輩子勤勞有關(guān)。
鄭光天說,父親在農(nóng)村教私塾,去世得早,家里的農(nóng)活母親做得多。老人90多歲時,還帶著“啞巴”開辟了一塊菜園,種的菜都吃不完,還送給鄰居。四年前,老人搬到現(xiàn)在的住處——南岸區(qū)古樓村,樓層較高沒有電梯,再加上老人有些駝背,上下不方便,便很少下樓。但她依然手腳勤快。每天早上六點鐘,老人就起床了,到屋外的走廊來回走兩圈,接著把家里打掃一遍。忙完這些,老人就開始抹走廊的欄桿。
“她不光抹自己家門前的,整個走廊都要抹。”鄰居彭朝英很喜歡這個勤勞善良的老人,“抹完欄桿,要花一小時!
一周一個豬蹄子
“這些都是娃兒給我買的,吃都吃不完!崩先舜蜷_冰箱,里面塞滿了豬蹄和冰凍的肉,
鄭光天介紹,老人飯量不大,特別喜歡吃燒白和豬蹄。每餐都有肉。老人的牙掉光了,兒子就把肉燉得很爛。龐婆婆說,她最喜歡吃豬蹄燉大白豆,一般一周至少吃一個,有時吃得完兩個。
桌上擺滿了一排保健品,有魚肝油、蛋白粉、鈣片等。鄭光天說,考慮到老人歲數(shù)大了,身體需要補充鈣、維生素等,今年他們兄妹幾個便給老人買了些保健品。 記者 張水紅
專家點評
重慶醫(yī)科大學(xué)中醫(yī)藥學(xué)院王教授對龐婆婆的生活方式一一進(jìn)行了分析。
王教授說,老人掌管家里的經(jīng)濟,對每筆收入和支出進(jìn)行計算、考慮,這個習(xí)慣對鍛煉老人的思維能力很有幫助,可以減少患老年癡呆癥、大腦萎縮等疾病。
老人喜歡做家務(wù)、勤于勞動,屬于一種非劇烈的長期運動方式,既可以促進(jìn)機體的新陳代謝,增加骨骼的韌性,還可以促進(jìn)全身血液循環(huán),提高心肺功能,增強人體免疫力。
針對老人的飲食習(xí)慣,王教授說,肉與豆類搭配有利于老人身體健康,因豆制品含有大量卵磷脂,可以乳化血漿,減小膽固醇與脂肪顆粒,從而防止動脈硬化斑塊的形成。
王教授提醒,很多老人喜歡吃肉解“饞”,但吃肉的量必須根據(jù)各自身體狀況而定。如患有高脂血癥、心腦血管病、脂肪肝等病的老人,則務(wù)必要少吃脂肪含量較高的畜類肉食品,“可以用魚肉代替”。
龐婆婆養(yǎng)生食譜
早餐(6:30):牛奶+饅頭/發(fā)糕/一小碗抄手或餃子
午餐(12點左右):半碗米飯(有時拌點紅苕)+南瓜/絲瓜/芋頭等+燒白/豬蹄燉湯
(午休1-2個小時)
晚餐(18:30左右):跟午餐差不多,食量稍有減少。
20時-21時睡覺。
龐婆婆養(yǎng)生經(jīng)
1、勤動腦。多思考問題、多動腦筋,就不會得老年癡呆癥。
2、勤勞動。手腳勤快點,多動下,既打發(fā)時間,又可以活動筋骨。
3、心態(tài)好。要知足常樂,凡事不要斤斤計較,心胸放寬一點,身心都愉悅。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