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因為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他們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愛,學習成績普遍較差。近日,記者前往永登、皋蘭兩縣幾所留守兒童集中的學校進行了采訪,發現因為親情缺失,許多農村留守兒童正在成為“問題兒童”。
學習普遍較差
“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普遍較差。”這是采訪中好多老師共同的看法。皋蘭縣做了一次調查,全縣2128名留守兒童中,其中僅有120名左右的兒童學習好,其余的學習都比較差。在各鄉村小學每個班中,學習差的學生基本上都是那些父母長期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監管人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不高、科學教育方法欠缺等問題,加之農村勞動強度大,對孩子的學習愛莫能助,聽之任之。因此,留守兒童學習成績較差,有的厭學、逃學甚至過早流入社會。
“父母在家時,學習成績不錯。父母離家后,成績就直線下降。”永登縣中川鎮中心小學的張老師說。“家長長期外出打工的孩子是最難管理的,學習也是讓我們最頭痛的,成績不好反映給家長,家長管不上,反映給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又管不了,老師如果管得太嚴,孩子又不聽,所以造成這些孩子的學習成績普遍差。”老師們對記者說:“這些孩子的作業、家庭輔導等基本上處于空白狀態。”原因何在?老師們認為主要是家庭教育意識淡薄。外出家長長期忙于掙錢,沒時間也沒有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孩子大多是爺爺奶奶監護,由于他們在年齡、文化、身體和精力等方面的原因,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僅限于讓孩子能長大,在安全上不要出什么意外,就認為對孩子管了,其他的對這些老人來講都不重要。
渴望父母關愛
“老師替代不了父母。”采訪中,老師們憂心地對記者說:“對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時期的中小學生來講,在學習、生活、自身的變化等方面有太多的問題需要父母解決,而家庭又不能充分給予孩子們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識上的幫助,這樣根本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有許多留守兒童非常渴望親情、父母的關愛。水阜鄉水阜村耿文兵的女兒耿美玲,長期托管給其姨媽照看,父母每月寄200元生活費。耿美玲在作文中寫道:“我有一個愿望,一個小小的愿望,只愿每天能得到媽媽溫暖的懷抱,我問夜空中閃爍的星星,你能告訴我嗎?”可見,孩子對親情是多么的渴望。好多孩子甚至都希望父母能在家中而不出去打工,或者能跟在父母身邊。
心理問題很多
“在身心健康方面,留守兒童首先表現出來的是行為上不受約束的問題。”從事留守兒童教育的楊老師說。從調查看,留守兒童的行為問題較其他學生多,在學校不遵守紀律,說謊、拉幫結派、欺負同學、小偷小摸、抽煙喝酒,在家不聽監護人的話,在學校不聽老師的話,我行我素。
其次是親情缺失,心理問題較為嚴重。父母親長期外出,不了解孩子的成長變化,無法給予孩子親情關愛,致使對孩子缺少正常的引導和關心,家長也無法了解其思想、心理變化,有些孩子甚至對父母產生怨恨的心理,加之留守兒童大多由祖輩監管,年齡差距懸殊,和孩子在情感、思想溝通上存在著較大障礙,造成留守兒童心理抑郁、性格孤僻、消極悲觀、沖動易怒等心理問題,對其人格的形成、世界觀的形成有著巨大影響。
楊老師說,人生理想偏差,是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由于留守兒童的家長長期外出打工,對孩子的倫理道德教育關注較少,特別是部分家長由于長期外出打工,因無法照顧孩子而產生內疚心理,于是采取“物質+放任”的方式進行補償,使得留守兒童擁有零花錢的數量增加,使用的自由度提高,極易形成孩子功利主義的價值觀和享樂主義的人生觀,養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亂花錢、擺闊氣的陋習,并直接導致“讀書無用論”、“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抬頭,部分學生開始把人生發展方向定位為打工掙錢。
易染不良習氣
記者了解到,由于父母外出無力管理、監護人因各種原因管理不周,部分留守兒童因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禮教缺乏,行為粗暴,紀律散漫,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人混在一起,成為“問題兒童”。同時,多數監護人因為自身和各種原因,往往只關心孩子吃飽穿暖,對法制、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嚴重缺乏,致使留守兒童溺水、觸電等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打架斗毆等違紀違法事件也呈上升趨勢。
沒給太多關注
“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的群體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群體。”某學校的王老師一針見血地對記者說:“個別學校以及任課教師只注重升學率及好學生,對學習好的學生給予的關注較多,而對一些成績差、紀律性差的留守兒童很少過問甚至放任不管。”她還說,這些孩子的家長往往沒有上過家長學校,監護人也不去上家長學校,老師以及一些部門認為留守兒童只要不違法亂紀,就不需要太多的關注,往往造成喊得最多,卻最容易被忽視。王老師呼吁,關心留守兒童,要在平常時節,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加以呵護。(司成宏)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