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亂開處方的事情或將不再存在。昨日,“衛生部臨床路徑管理”培訓班在北大深圳醫院開班,深圳二級以上醫院的業務副院長和二級學科主任接受了培訓。按照臨床路徑管理模式,醫院將針對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標準化的診療模式與治療程序,病人從進入醫院起,所有檢查、治療、用藥等都有規可循,可在一定程度上杜絕大處方、亂收費行為。
根據衛生部計劃,今年12月底之前,在全國范圍內至少遴選50家試點醫院進行臨床路徑管理試點工作。廣東省申報的有廣州的中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南方醫院,深圳的北大深圳醫院、南山醫院,佛山人民醫院,江門中心醫院。而深圳將在全市39家二級以上醫院(包含市區兩級醫院以及部分街道醫院)全面試點實施臨床路徑。
目前醫生開藥基本靠經驗
日前,衛生部相繼公布了《臨床路徑管理指導原則(試行)》、《臨床路徑管理試點工作方案》,按照方案,全國12個省(市)的50家試點醫院將在22個專業112個病種開展臨床試點。
仿工業流水線設計的“臨床路徑管理”讓112個病種有了標準流程,比如心臟搭橋手術采取11個診斷流程,子宮腺疾病住院一般不超過12天。像急性乳腺炎,臨床路徑管理明確了診斷依據、治療方案、出院標準等,病人住院時間一般不超過11天,手術日為入院第2—4天,術后住院恢復3—7天,手術前必須進行血常規、心電圖、乳房彩超等多項檢查,入院后就應開始使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用至體溫正常后3天,體溫正常3天后無明顯異常和并發癥即可出院。
昨日,培訓班主講、衛生部醫政主任司馬旭東表示,現行醫療模式中,醫生檢查、開藥,基本靠經驗。有了臨床路徑的規范后,無論在哪家醫院,只要疾病種類相同,都能得到統一規范的診療,患者手中也能掌握看病標準流程圖,預知看病的每個步驟,清晰地算出醫療費用。
新模式有望改善醫患關系
“臨床路徑管理就是要讓醫生乃至患者,清楚常見病、多見病的治療道路。”深圳市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許四虎表示,患者對醫生如何看病一目了然,將在一定程度上杜絕“大處方”的出現,患者看病也不用花“冤枉錢”了。
防止開“大處方”,減少不必要檢查及治療,只是實施臨床路徑的一個好處。司馬旭東認為,對于老百姓來說更重要的是醫療質量有保障,“不少醫療糾紛和事故都源于醫護人員的隨意性,實施臨床路徑,每個病種都有一整套的檢查、診斷、治療、護理等診療計劃,哪些項目必須查,哪些項目可選擇查,都作了明確規定,有了‘緊箍咒’,疏忽發生的幾率自然降低”。
新模式還有望改善醫患關系,醫患矛盾上訪到衛生部的糾紛中,80%因為溝通不順利,臨床路徑規范了診療流程,如果再透明化提供給患者,無形中為醫患溝通提供了一個平臺,患者一方面能理解醫生,配合醫生,同時也是對醫生提供診療服務進行監督。(向雨航)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