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0日電 題:山西省衛生廳長高國順:二千三百萬農民看病不再難
——山西今明兩年實現“小病不出村 常見病不出鄉 大病不出縣”
記者 張雷杰
今年初,山西省衛生廳提出,用兩年的時間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一般大病不出縣,疑難重癥才外出”規劃建設農村縣、鄉、村醫療機構目標,保障農民群眾就近、方便地得到優質、廉價的醫療衛生服務。
日前,山西省衛生廳廳長高國順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這是解決山西農村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一條行之有效的措施。
長期以來,看病難困擾著農村居民,農村醫療發展滯后已經成為實現全面小康的一大障礙。因此,提高農村衛生醫療保障水平,推動醫療事業的發展,是農民的呼聲,也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據高國順介紹,山西村衛生室全覆蓋就是要解決很多農民不能就近、快捷就醫的問題,讓全省農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的關鍵舉措。
高國順說,四十年代末,中國依賴集體經濟組織建設,形成了村村都有衛生機構的格局。當時,村衛生室的的房屋、基本設施和運轉經費均由村集體提供,開展常見病診治、傳染病防治、婦幼保健以及衛生宣傳教育等服務。那時,鄉村醫生享受村集體的工分補貼,而且他們要比一般勞力工分高很多。
上世紀七十年代,山西共有四萬余名“赤腳醫生”和近二十萬名衛生員、接生員服務于農村,生產大隊普遍建立了合作醫療制度。
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期,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農村集體經濟逐漸削弱甚至解體,村醫便失去了經濟支持和收入來源,年齡偏大、專業水平略高、有群眾基礎的村醫掛牌單干,在家中坐堂行醫,從“以服務為主”變為“以經營為主”,從全方位承擔公共衛生和一般醫療服務,變成一心一意坐堂開放經營,其主要收入靠藥品購銷差價維持生存。邊遠山區由于村子規模小,絕大多數村醫棄醫改行,村衛生室“從有到無”,其功能和作用逐漸弱化。村衛生室功能弱化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農民不能及時、就近和方便地就醫和獲得公共衛生服務。由此,山西省衛生廳提出重新提出進行村衛生室全覆蓋。
“村衛生室是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的基礎,直接擔負著為農村居民提供小傷小病診治和公共衛生服務的重任。”高國順認為,在農村經濟基礎還比較薄弱和社會保障不完善的情況下,疾病是造成貧困的重要原因,看病就醫和醫療保障始終是農民群眾最為關切的利益。
目前,在山西三千四百多萬人口中,有二千三百多萬人口在農村。要維護好、實現好農民的根本利益,關心農民的疾苦,就必須加強農村衛生工作,認真解決好農民就醫防病的問題。按照山西省衛生廳的規劃,今年要使全省村衛生室覆蓋率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到二O一O年,在全省實現村衛生室全覆蓋。
高國順說,今明兩年實現全覆蓋,只是保證了老百姓小傷小病有地方看,下一步山西省衛生廳還要在保證農民能看好病上做文章,通過增加投入進一步改善村衛生室的條件,通過建立村衛生室運行保障機制來留住人才,通過加強管理規范服務,通過加強培訓提升服務能力,通過增加服務項目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工作等等。(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