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肝臟惡性腫瘤——肝母細胞瘤,目前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與諸多因素有關,母親懷孕期間服避孕藥就是其中一種可能誘因。專家提醒:但凡新生兒出生體重過輕、母親懷孕早期曾身處污染環境、服過雌激素藥物等,都應警惕孩子患瘤的可能性。“經常摸摸孩子腹部是否有腫塊以便早期發現,及時診療。”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鄧小耿副教授表示。
懷孕后仍服避孕藥
寶寶檢出肝母細胞瘤
靈靈剛滿周歲時,奶奶幫他洗澡時就摸到他的上腹部有個大包塊,家人趕緊將其送到醫院。醫生一摸靈靈的上腹部,馬上開單讓他做檢查。檢查結果表明,靈靈患上了肝母細胞瘤。
醫生詳細問診時發現,靈靈的媽媽之前由于年輕,不想這么早被寶寶“套牢”,婚后一直服用避孕藥。也許是漏服,她意外懷孕卻不知,繼續服用避孕藥,直到懷孕3個月后才發現。爺爺奶奶抱孫心切,于是夫妻倆抱著僥幸心理把孩子生了下來。醫生表示,正是這種在懷孕中陸續多次服用避孕藥的行為才導致孩子患瘤。
父母常摸孩子腹部
檢查有無腫大包塊
“肝母細胞瘤在兒童實體腫瘤中發病率排名第三,90%發生于3歲以前,其中60%為1歲以下的嬰兒,男孩發病率是女孩的3倍。”鄧小耿介紹,肝母細胞瘤的發病與低出生體重有一定的相關性,出生體重低于1000克的新生兒相對危險度更高;它還可能與貝-威綜合征、家族性腺瘤樣息肉病綜合征等家族疾病有關系,其原因可能是近來發現的位于5號染色體上的腫瘤抑制基因在信號通路中的重要作用。“環境因素也是一大誘因,如母親懷孕期間服避孕藥或其他雌激素藥物,或過多暴露在金屬、石油、印刷、染料等環境中。”
如何防治肝母細胞瘤?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腫瘤專科黎陽副教授提醒:一方面,準父母應避免環境和藥物因素的影響,如果早期懷孕過程中有服藥行為一定要告知醫生,不要自行判斷有無風險;另一方面,父母應當經常撫摸孩子的腹部,注意是否有腫大的包塊,以便早發現早治療。
“肝母細胞瘤常表現為無癥狀的上腹部增大包塊,以右邊多見,但超過三成的患兒會波及雙側。如發現體重減輕、食欲減退、嘔吐、腹痛則預示病情加重。”黎陽表示,通常診斷時會有約五分之一的患兒存在遠處部位轉移,最常見的轉移部位是肺,其次是腦和骨髓。
肝臟再生能力強
患兒5年生存率達75%
“即使患病也不用太過恐慌。隨著化療手段的提高,手術治療配合術后化療,孩子5年生存率可達75%以上。”鄧小耿介紹,完全切除腫瘤是治療肝母細胞瘤的主要手段和治愈的唯一機會。“肝臟是個再生能力非常強的器官。我曾為一名患兒切除了80%的肝臟,3個月后再照B超,其肝臟已恢復得與切除前一樣大。”
他表示,和其他腫瘤相比,肝母細胞瘤對化療非常敏感。“如果腫瘤太大,那么術前化療使腫瘤縮小,再進行根治性手術,效果會更好。”(記者涂端玉 通訊員梅枚)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