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九成的醫生對報酬不滿,收入不算高的教師都成為醫生羨慕的對象,而最被公眾所關心的藥品"回扣"問題卻只字未提,該項調查的潛在邏輯和目的,由此而昭然若揭。
4月26日《新京報》報道,中國醫師協會公布的一組調查數據顯示,91.9%的醫生認為付出與報酬不相符,超過一半認為醫師的收入差于教師,44.8%想放棄醫師執業,39.5%認為當前執業環境較差,被調查的醫生普遍感到執業時人身安全和人格尊嚴得不到保障,只有7.44%的醫生認為執業環境良好。
由這些數據看,醫生似乎成了一個悲情色彩濃厚的職業。隱約能夠猜測到做這一調查的良苦用心——上一輪“基本不成功”的醫改后,看病越來越貴、越來越難,醫患糾紛不斷增多,一些醫生也由“白衣天使”而“白狼”,在很大程度上被污名化了。公布出這樣的調查數據,大約是為醫生喊冤叫屈的另一種方式吧。
醫師協會為醫生爭取利益或鳴不平,當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仔細揣摩該調查的內容,尤其是該調查所引起的輿論反應,基本上可以斷定,該調查應當屬于“好心辦壞事”甚或“沒事找事”的典型——這一組調查結果,并沒有為醫生贏得多少同情,相反在各大網站都被網友們盡情奚落,醫生群體由此受到了更多的“攻擊”。
這樣的結果,應該不是因為網友們刻薄。從調查的內容設計來看,該調查似乎目的性有點太強,指向性過于明確,不乏“破綻百出”的感覺。比如調查醫生對報酬滿不滿意,便略有弱智之嫌:時下,除了那些拿天價薪酬的國企高管們,從公務員到教師,更不要提那些藍領工人或農民工,誰會主動說自己收入高,自己很滿意呢?
“超過一半的醫生認為收入差于教師”,顯然也是一個十分牽強的結論。醫生收入差不差于教師,不是醫生們可以單方面“認為”出來的,搞這樣的調查還不如直接去找統計部門要數字。如此一項調查內容,似乎只是為了拉教師作陪襯和對比——因為一些地方教師的收入不太好是被公認的。
除了內容和結論的牽強之外,調查數據最令人看著別扭的,是其中竟然沒有涉及一丁點兒對醫生形象不利的負面內容——比如“回扣”問題。近年來,很多醫生開藥、開檢查單可以獲得“回扣”,早已是盡人皆知,是許多地方盛行的潛規則,甚至不斷有良心發現的醫藥代表和醫生站出來“揭黑”。醫師協會對此現象肯定不會毫無所知吧?既然如此,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實施十周年而搞的這個調查,為何不加上這樣的內容,看醫生吃“回扣”的比率有多大,占收入的比例有多高——究竟是有意回避了這一內容,還是調查了卻不便公布呢?無論如何,該調查如果想獲得公眾的認可,對醫療行業存在的此類問題,就萬萬不該回避。
超過九成的醫生對報酬不滿,收入不算高的教師都成為醫生羨慕的對象,而最被公眾所關心的藥品“回扣”問題卻只字未提,該項調查的潛在邏輯和目的,由此而昭然若揭。但也正因如此,該項調查正在發生與其期望基本上完全相反的效果,如此調查,真稱得上是“沒事找事”。(郭之純)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