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積累斷了”
但是,973項目結題后,盛慧珍不再被交大醫學院續聘,她離開了這個團隊,主要在美國從事研究工作。關于盛的離開,“原因很復雜。”陳學進說。
“技術上依然存在問題。”陳學進承認。2003年的那篇文章,差點可以發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甚至已經被制成小樣準備印刷,但是美國有專家不同意,因為對“囊胚中可以分離出胚胎干細胞”這一項的實驗論證有爭議,只好發表在國內的《細胞研究》上。而后來,“又陸陸續續做了一些這方面的工作,側重研究機理,但是實驗的重復性不好,成功率也不高。”陳學進說。
人獸胚胎的研究難度很大,除了盛的工作,在國際上還沒有正式發表的論文,陳學進認為,這個研究團隊的工作還是不錯的,在干細胞領域發表了不少文章,在國內國際處于領先地位,但是“國家和上海市不準備再支持了”。
沈銘賢則認為,因為倫理上的一些爭議,人獸胚胎的研究不容易得到正式發表,“國際上有支持也有反對的”,這是導致盛慧珍離開的“一部分原因”。但是肯定還有別的因素,“原因很多”,作為當年為盛慧珍工作做倫理審定的專家,沈銘賢跟盛慧珍比較熟,但是“作為局外人,很多問題我不方便說”。“盛老師比較失望。”李峰覺得。李峰是盛慧珍親自招入的博士后,盛走了以后,他一直在這個研究所繼續工作。李峰認為“盛老師對周圍環境不滿意,她如果選擇留下來,肯定是有能力拿到項目資助的”。
但是盛慧珍還是選擇了離開。因為盛的離開,這個研究所現在得到的資助很少,“與中科院合作的部分停止了,儀器被收回去了一部分,其他的我們借到年底,現在主要靠我申請到的項目資助。”陳學進說,“但是很難。”
這個5層樓的樓房原先有四五十個學生,但是現在只剩下十多個,樓里顯得空蕩蕩的。陳解釋說,“因為實驗大多在晚上做。我們現在主要做克隆豬的實驗,要從屠宰場取新鮮的卵母細胞,而屠宰場殺豬是在晚上。”克隆豬是他現在的研究課題,這是陳學進與農委合作的一個項目。
而李峰還在做盛慧珍留下的延續課題,是與中科院動物所的陳大元研究組合作,做“人牛胚胎”的遺傳分析,動物所那邊將人的體細胞與牛的卵母細胞融合,發育成胚胎,“已經拿到囊胚了,我們來做分析。”李峰說,“這也是盛老師的意思,她想在多個物種上證明她的結果,因為不同動物的卵母細胞的重編程能力不一樣。有可能牛的就更容易成功。”但是現在他們只能做到囊胚,“不能繼續從囊胚中分離胚胎干細胞”,因為“結題了,沒有資金支持了”。
陳學進說:“很多學生畢業就出國了,國內很難留住優秀的學生,李峰做完這期博士后以后也要出國。但是科研需要積累,不能斷,很多工作我們不做就失去了機會。”“盛老師走了以后,我們這里的積累就斷了。”陳學進有點痛心。
研究應該有延續性
除了盛慧珍正式發表論文外,國際上做人獸克隆實驗的嘗試并不少。1998年,美國一家私營的“先進細胞公司”曾將人的面頰細胞核注入去核的牛卵母細胞,克隆出胚胎干細胞。陳學進說,“現在各國都在搞”,因為這方面的“前景很好”,如果治療性克隆技術能得以突破的話,帕金森病、早老性癡呆等重大疾病的治療都有可能得到突破。
對人獸“嵌合體”的研究也很多。今年3月,美國內華達大學的伊斯梅爾·贊加尼教授培育出擁有15%人類細胞的綿羊,這項工作是將人的胚胎干細胞注入胎羊體內,這樣,羊的胚胎在發育過程中將與人的胚胎干細胞混合生長,最終長成的成體羊混雜有人類細胞。這則“人-綿羊嵌合體”的報道曾在國內外激起很大反響。
其實,在中國也有類似的研究,上海交大醫學院的黃淑幀、曾凡一等人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頭“人-山羊嵌合體”,相關論文發表在去年5月的《美國科學院院報》上,證明人類干細胞可存活于山羊體內。這類研究的意義在于,人類將可能從動物身上獲得具有部分人類細胞的肝臟、腎臟、心臟等臟器,可用于人類器官移植手術。
今年6月6日,來自美國和日本的三個科研小組分別對正常小鼠細胞進行基因重組改造,成功制造出“胚胎干細胞”,相關研究結果刊登在《細胞·干細胞》雜志和《自然》雜志網站上。這項研究將體細胞直接轉變為胚胎干細胞,如果能在人類身上實驗成功,就將回避長期以來圍繞人類胚胎使用問題的倫理爭論,被認為是干細胞研究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
陳學進說,“如果這項工作能成功,治療性克隆就不用搞了,”但是他認為,“研究都是有延續性的,只有不斷地嘗試,才有可能有重大突破。”(特約撰稿 姬十三)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