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知名皮膚病專家、省政協委員蔡維立的博客,在去年一年時間里,點擊率就超過了2萬次。但這并沒讓蔡醫生感到欣慰,因為從去年2月開始,網上就開始出現冒充他的名義開辦的網頁、貼吧,這讓他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打假。“網絡這么好的平臺,你不有效利用,人家肯定會來占領。”蔡醫生說,“網上尋醫不失為緩解看病難的一種有效途徑,但由于缺乏有效監管,造成網上假醫泛濫。”
記者于是對網絡搜醫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探訪。
緣起
“看病難”催生網絡尋醫
蔡維立于2005年開辦了自己的博客和貼吧,開始只是把博客、貼吧作為普及醫療知識的一種方式,沒想到在網上詢問病情的人越來越多,他意識到網絡尋醫可能已成為眾多患者尋醫的一種重要手段。
蔡維立說:“一個人精力有限,于是我把武漢各大醫院皮膚科專家門診的時間、地點放在博客上,方便患者就診;由于不善敲擊鍵盤,為了方便交流,后來干脆把自己的電話也掛上去了。”
“目前我省醫療資源有限,患者想找專家看病不容易,有時候排一上午隊也不見得拿到專家號。現在通過網絡,患者可以了解專家的坐診時間,以便安排行程,另外部分醫院啟動了網上掛號,也方便了患者求醫。”武漢市第一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省人大代表葉小緬說,“有些病患者可能難以啟齒,通過網絡這種方式比較容易傾訴,這也是網絡尋醫熱的一個原因。”
困局
網上假醫生泛濫成災
隨著網絡尋醫人數的上升,名醫的號召力開始彰顯,很多患者點名要某某專家解答,專家越多的論壇就越火。于是,一些人開始冒充名醫注冊網頁,有的則在論壇上以專家的身份解答患者提問,借機推銷藥品。
“去年2月份,我發現網上有人盜用我的名字注冊的網頁和貼吧,我通過網上搜索‘蔡維立’,發現有好幾個假網頁,上面的人并不是我!”蔡維立說,“后來經過我多次投訴,那幾個網頁近期被刪除了。”
據悉,目前患者多數通過搜索引擎搜索醫療信息,而由于大部分搜索引擎是靠收費來決定排名情況,這就造成了部分“真專家”排名遠遠落后于那些“假專家”,讓患者在不明就里地上了當。而發生醫療事故、醫患糾紛時,真專家往往成了替罪羊。
這些“網上醫生”掛羊頭賣狗肉,看病是假,賣藥是真。他們抓住患者“病急亂投醫”的心理,給自己安上“專家”、“主治醫師”等稱謂,在網站上推銷產品。記者在武漢市一大型醫院的健康交流平臺上看到,各色藥品廣告充斥其間,而正常的醫患交流信息一條也沒有。
部分網站、論壇對網絡醫生的資質審查不嚴,也成為假醫生泛濫的溫床。記者在名為“中國導醫網(999120.net/)”的網站上沒經過任何審查輕易注冊成功,成為了一名“麻醉科醫生”,可以開展咨詢服務了。
迷局
醫院避風險,大多“不惹事”
據調查,目前武漢堅持定期在網上開展醫患交流的只有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和省人民醫院等少數幾家醫院,其它醫院的網站多為醫院的圖片和簡介,或者很久未更新,或是有問無答。“以前各大醫院網站剛開始運作的時候,都開展了醫患交流平臺,但大多都沒有堅持下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網站有關負責人說,“網上醫生可以很好地建立醫院在市場上的品牌,而且能有效培育市民對醫院的忠誠度,我們醫院網站從開放這個平臺以來,不到1年的時間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網站的點擊率超過20萬次”。
但為什么能為醫院帶來諸多好處的網上醫生得不到醫院的支持呢?
武漢一醫院某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醫院的日常業務比較繁忙,醫生精力有限,不少老專家對電腦不熟悉,沒有能力在網上交流;另一方面,因為在網上給患者答疑,和醫生的獎金、職稱沒有聯系,許多年輕醫生也不愿在這一塊花時間。
“我想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網上醫生沒有診斷的權利,醫院想規避風險。”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網站有關負責人說,“根據相關規定,網上診斷和治療是被禁止的。所以醫生們在網上為規避風險回答的都是模棱兩可的話,這樣當然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有些患者要求網上醫生給自己的病下診斷或是開藥,網上醫生如果拒絕,就對其惡言相加,打擊了醫院和醫生的積極性,使得醫院采取‘不招事,不惹事’的做法”。
破局
網絡監管勢在必行
“要使網絡醫療真正發揮作用,就必須加強網絡監管,嚴格上網審批與資質鑒定,同時完善法律法規。”省衛生廳有關負責人說:“早在2001年,衛生部、國家藥監局就相繼頒布了《互聯網醫療衛生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管理暫行規定》,但對網上醫療咨詢業務中醫患雙方的行為還需有法規進一步規范。”
記者發現不少網站已開始加強了對醫生的資格審核,比有一家尋醫網站,在上面注冊的醫生除了要輸入常規信息外,還要輸入所在醫院、科室、職稱、醫師執業證號、醫師資格證書號以及相關證件的圖片;另一方面,該網站還會對注冊人進行核實。
“我們正著手籌備醫患間的視頻交流,讓專家定期輪流坐診,接受患者咨詢;同時準備開通醫患連線,讓患者能夠從不同渠道和醫生進行交流,緩解群眾看病難。”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網站有關負責人說。(見習記者樂毅 通訊員周潔 高翔 鄭昊)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