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委屈
豬:倉促蒙冤
“豬”的委屈,全拜年初由墨西哥爆發的“人感染豬流感”疫情所賜。由于發病突然并且迅速在全球蔓延開來,使得世界人民在慌亂中只記住了“豬”,并且果斷地把豬當成了罪魁禍首。隨著疫情的傳播,人們對“豬”的誤會越來越深,從最初的不吃豬肉及豬肉制品,發展到了談“豬”色變的地步。直到有一天,這個新流感被命名為“甲型H1N1流感”,才終于為無辜的豬們洗脫了惡名。
事實上,時至今日,全球范圍內甲流的活躍程度都尚未達到巔峰,國內外專家仍難排除第三波疫情爆發的可能,世衛組織甚至還在為病毒的變異而擔憂。然而,經歷了前兩波疫情的考驗,目睹了感染病例爆發和死亡病例激增等諸多的疫情變化,接受了流感病例中甲流所占比例加大這一客觀存在,人類的應對態度卻早已不似剛開始的那樣恐慌不安,而愈發地理性從容了。
伴隨著人類對這一新興疾病的認識加深,世界各國都根據自身情況開展著各項防控措施,特別是當疫苗成功研發并順利接種之后,人類似乎也更有信心戰勝“甲型H1N1”了,畢竟,對于任何一項新的事物都需要經歷一個了解的過程。
或許不久的將來,人們再說起“甲流”會像現在說起“流感”一樣輕松、平常,只是可憐了那些“待宰圈中”的豬,恐怕至今都不知道自己的身價和聲譽曾經歷過這樣一番嚴峻的考驗。
碘鹽:“頂替”蒙冤
2009年年中,在全民補碘15年之后,一場關于“中國人是否還需要補碘”的討論轟轟烈烈地展開了。8月13日,中國衛生部公開回應了“食鹽加碘過量導致甲狀腺疾病”的質疑,并表示,將于明年適當下調現行食鹽加碘量,體現“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科學原則。
近年來,中國沿海和內陸部分高碘地區的居民高發甲狀腺疾病,讓公眾一致將矛頭指向了已推行15年之久的“碘鹽”,一系列數據和事實,使原本“不相干”地區的人們,也開始對本地區“碘鹽”存在的必要產生了懷疑。
質疑和聲討之勢,使得衛生部不得不出面,重新向公眾分析“全民食鹽加碘”這一政策實施15年來的利弊。
首先“碘鹽致病說”缺乏科學依據,因為國際控制碘缺乏病理事會已經明示,人群中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并不受碘攝入量的影響;其次“全民食鹽加碘”利遠大于弊,因為中國是受碘缺乏威脅最嚴重國家之一,缺碘地區學齡兒童的智商比非缺碘地區低約10—11個百分點,弱智(智商在69以下)兒童的比率為5-15%,這對人口素質和社會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損失難以彌補,因此,食鹽加碘防病措施所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是難以估量的,同時,中國在消除碘缺乏病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已成為國際組織號召學習的榜樣。
最后,在衛生做出將對現行的食鹽碘含量進行小幅下調的表態后,“碘鹽”的不白之冤才終于在這個雙贏的結果中昭雪,并將繼續在中國人的廚房里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中藥:牽連蒙冤
今年2月,青海發生的雙黃連注射液致死事件引起人們對中藥注射劑安全性的廣泛關注,據不完全統計,清開靈注射液、雙黃連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穿琥寧注射液、參麥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蓮必治注射液等都曾因不良反應而遭通報,也讓公眾對“中藥”的不信任達到了巔峰。
有業內人士分析表示,中藥注射液所引發的不良反應,約占到整個中藥不良反應的70%,而頻發的不良事件,最終導致一部分中藥注射劑被封殺,一部分被限制使用,而一些大城市的大型綜合性醫院更是直接把中藥注射劑清除出藥房。一些患者因為“雙黃連注射液”,否定了“雙黃連口服液”、“雙黃連顆粒”,從而將所有的中藥產品都列入了“黑名單”,使本就艱難前行的中醫藥產業再陷困境。
面對公眾對“中藥注射劑”嚴重的信任危機,中國官方啟動了中藥注射劑再評價工作,要求中藥注射劑生產企業對照《基本技術要求》主動開展研究工作,以期全面提高中藥注射劑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從而消除公眾的顧慮,重塑中藥注射劑和中醫藥在國人心中的形象和地位。事實上,專家調查分析后發現,近幾年發生的中藥注射劑不良事件大多與藥物本身沒有太大的關系,其風險來自于中藥注射劑在原料、生產工藝、質量控制等方面存在的固有缺陷,而臨床上的不合理使用更是不良事件頻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見,“中藥”本無錯,錯在誰來用、怎么用,就比如砒霜,在醫生的眼里是治療血液疾病的良藥,但更多的人卻只知道它的“狠毒”一面。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