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出現的問題疫苗產品、孩子注射疫苗致重癥等事件,讓家長再次失去安全感。衛生部日前指出,2009年全國報告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是5472例。 2010年1-2月份的異常反應是323例。每年我國以10億劑次疫苗接種數量來說,疫苗接種異常反應的發生率非常非常的低。廣東省疾控中心免疫規劃所彭國文所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說,去年本省預防接種6000左右萬劑,總體異常反應在正常范圍內。
按照國家《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辦法》規定,目前對于出現異常反應的患兒,政府會給予一定的補償,但隨著全國免疫規劃的推進擴大,單靠政府力量去補償是不夠的,專家呼吁完善建立補償救濟機制,讓疫苗生產企業等社會力量也參與進來。
異常反應率低,病情較重
異常反應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實施規范接種過程中或接種后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彭國文介紹,疫苗對于人體畢竟是異物,在誘導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對特定疾病的保護力的同時,由于疫苗的生物學特性和人體的個體差異(健康狀況、過敏性體質、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等),有少數接種者會發生不良反應,其中絕大多數可自愈或僅需一般處理,如局部紅腫、疼痛、硬結等局部癥狀,或有發熱、乏力等癥狀。不會引起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
僅有很少部分人可能出現異常反應,但發生率極低。異常反應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實施規范接種過程中或接種后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彭國文表示,異常反應的發生率極低,病情相對較重,多需要臨床處置。
對出現異常反應者予補償,并非賠償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與應急反應辦公室主任馮子健介紹,從目前的生物技術水平來講,預防接種異常反應是我們為了在人群中建立相應的針對這個疾病的免疫屏障可能要付出的一個代價。針對這些孩子,大多數國家都制定了相應的規定,來使這些受損害的孩子能得到相應的補償,我們國家制定的《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辦法》中也有相關規定。
彭國文解析說,是補償而非賠償,在疫苗質量沒有問題、疫苗注射符合規范要求的情況下,會對出現異常反應的患者進行一定補償。畢竟雖然異常反應發生率低,很難避免,但具體到某一個孩子、某一個家庭,那就是實實在在的,治療需要的花費、精神上需要承擔的痛苦都會造成負面影響。
完善補償救助機制
隨著全國免疫規劃推進擴大,單靠政府力量去補償異常反應的患者是否足夠呢?彭國文表示,“我們努力去做,但確實有些難度。”這樣的情況下,廣東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楊教授建議,希望完善已有的補償機制,或者可以借鑒國外一些國家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國情,建立“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研發和救濟基金”,讓疫苗生產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進來,保護被接種人群的合法權益,建立補償救助機制,以減少預防接種不良反應帶來的損失。
據介紹,補償救助機制應涵蓋的內容,世界上已有很多國家建立了不同形式的預防接種不良反應補償救助渠道。如日本的《藥品受害救濟、研究開發、產品評審組織法》,規定多方募集捐款成立基金會,對受損害的被接種人給以補償,同時推廣新產品的研發。美國出臺《國家兒童疫苗傷害法》,確立疫苗安全及被接種人基金補償形式等。合理籌集救濟資金主要依靠企業,這也是國外通行的做法。如補償基金的主要來源,一是疫苗生產商或進口商的藥品保險費。經過核準登記的疫苗生產企業或進口商,按實際銷售額的一定比例計算,逐年支付。如果前一年發生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第二年增加支付額。這種做法需考慮企業的承受能力,也應防止其因基金損失而降低對藥品質量的注意。二是依靠政府補助及社會捐助。因為,基金運作具有社會公益目的,社會各方都應給予一定的資助。
小問答
什么是預防接種后偶合癥?
不屬于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六種情況中,偶合癥是最容易出現的,也是最容易造成誤解的。偶合癥是指受種者正處于某種疾病的潛伏期,或者存在尚未發現的基礎疾病,接種后巧合發病(復發或加重),因此偶合癥的發生與疫苗本身無關。疫苗接種率越高、品種越多,發生的偶合率越大。
預防接種過程中的偶合癥發生概率有多大呢?以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偶合死亡為例。我國新生兒(0—28天)死亡率為10.7‰,全國每年出生兒童約為1600萬;據此推算,全國每年約有17萬名新生兒死亡,即每天約有466名新生兒死亡。按照我國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規定,乙肝疫苗在兒童出生后24小時內接種,以全國新生兒乙肝疫苗首針及時(出生后24小時內)接種率75%計算,則每天約350名新生兒死亡者接種了乙肝疫苗,即全國每天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可能出現偶合死亡350起。
接種后疫苗不良反應發生的幾率有多少?
世界衛生組織對部分疫苗的異常反應研究顯示,卡介苗引起的淋巴結炎、骨髓炎、播散癥發生率分別為100—1000/100萬劑次、0.01—300/100萬劑次、0.19—1.56/100萬劑次;乙肝疫苗引起的過敏性休克為1—2/100萬劑次;麻疹/麻風/麻腮風疫苗引起的熱性驚厥、血小板減少、過敏反應(非休克性)、過敏性休克、腦病分別為330 /100萬劑次、30/100萬劑次、10/100萬劑次、1/100萬劑次、<1/100萬劑次。
預防接種的禁忌癥有哪些?
目前,除接種狂犬疫苗外,接種其它任何疫苗都有禁忌癥,通常的禁忌癥有正在患有嚴重器官疾病,尤其是處于活動期的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正在發熱;對疫苗成分過敏等,免疫缺陷兒童不能接種活疫苗。在有明確禁忌癥的時候,確實不能接種疫苗,應待患兒病好后再接種。
為什么接種疫苗后仍有可能發病?
國家疾控中心專家提醒,疫苗均具有一定的保護率,但由于受種者個體的差異,少數人接種后不產生保護作用,仍有可能會發病。另外,如果接種疫苗時受種者恰好已處在該疫苗所針對疾病的潛伏期,接種后疫苗還未產生保護作用,所以接種疫苗后仍會發病,這就屬于偶合發病。(記者李劼通訊員易學峰)
相關鏈接
六種情形不屬于預防接種異常反應
衛生部近日發布《預防接種知識熱點問題答問材料》,其中明確指出了不屬于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六種情形:
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種后一般反應;
2.因疫苗質量不合格給受種者造成的損害;
3.因接種單位違反預防接種工作規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導原則、接種方案給受種者造成的損害;
4.受種者在接種時正處于某種疾病的潛伏期,接種后偶合發病;
5.受種者有疫苗說明書規定的接種禁忌,在接種前受種者或者其監護人未如實提供受種者的健康狀況和接種禁忌等情況,接種后受種者原有疾病急性復發或者病情加重;
6.因心理因素發生的個體或者群體的心因性反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