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海角七號》來大陸公映之際,一場關于“該電影是否隱藏日本殖民文化政治隱喻”的爭論正在互聯網上激蕩
在大陸12月的賀歲電影檔期中,一部來自臺灣的電影《海角七號》注定要受人矚目。據臺灣“中華影視聯合總會”會長王應祥透露,《海角七號》已獲大陸有關方面審核通過,并可以“一刀不剪”。
也許很多人還記得,17年前,《媽媽再愛我一次》曾經風靡大陸。《海角七號》則是繼該片之后第二部來到大陸的純臺灣電影。從今年8月在島內開始上映到11月,《海角七號》創下了臺灣華語電影票房紀錄及超高人氣。
然而,就在《海角七號》來大陸公映之際,一場關于該電影政治隱喻的激烈爭論,正在互聯網上風行。
隱藏日本殖民地文化陰影?
最早將《海角七號》冠以“大毒草”之名的,是臺灣知名的傳記作家、鳳凰博報臺灣博主專欄作家王豐。
今年10月10日,王豐在其鳳凰博報“王豐的蔣學博客”中,發表了一篇題為《<海角七號>是株大毒草!》的文章。他寫道:“在我眼里,這種電影是一株大毒草,它即使目的不在頌揚日本帝國主義,但至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帶著一種感傷式的懷舊。所以,我堅決不去湊這種‘熱鬧’!”
而在文章發表后僅僅過了兩個多小時,王豐又發表博文《<海角七號>絕對是一株大毒草!》,詳細解釋了他得出此結論的理由。“該片是用日本人的靈魂在思考問題。”王豐引述臺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所長許介鱗教授的話指出,“只不過是美日‘次文化’的大拼盤,缺乏的是哲學思想與世界觀”,“《海角七號》隱藏著日本殖民地文化的陰影”等等。
一石激起千層浪。網絡上反對、抵制《海角七號》在大陸上映的聲音日益增多,正反雙方的爭論也開始熱鬧起來。
“胡同臺妹”的觀點就和王豐針鋒相對。“胡同臺妹”是臺灣資深媒體人,從事兩岸新聞報道近10年。現在北京工作的她,11月17日在其名為“胡同里的臺妹”的鳳凰博報中寫道:“如果你問我,海角七號跟大毒草有何關聯,我恐怕會啞然失笑地告訴你,在我的情感、我的心中,海角七號,就是海角七號。”
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采訪時,“胡同臺妹”一再強調,她并沒有和王豐爭論與對立。在這篇博文之前,她已經三度發博,毫不掩飾自己對該片的感動與認同。
日本情書成了抨擊靶子
“胡同臺妹”是在“十一”期間回臺公差時,到電影院觀看《海角七號》的。“在偌大的電影院里,身邊都是不認識的人,但大家一起感動著同一種感動,是一件很棒的事!”“胡同臺妹”說。
身為臺灣的外省人——“胡同臺妹”的父母是1949年以后到臺灣的。10月返臺8天,“胡同臺妹”發現,幾乎遇到的每個人,無論是熟悉的還是陌生的,都跟她談論《海角七號》。就連她年逾七旬的父母,為了觀看這部電影,也打破了十幾年不進電影院的規律。她的母親甚至說,還要去看第二遍。
“《海角七號》已經成了一場全民運動,就像炒股熱彌漫時每個人都在談論股票一樣。”“胡同臺妹”說。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代班郵差阿嘉、老郵差茂伯、日本女孩友子、機車修理工人水蛙等,為了日本歌手中孝介的臺灣演唱會而相聚、爭吵,最后終于上演了完美而充滿深情的演出的故事。其中穿插了阿嘉和友子的愛情以及一場穿越60年的愛戀——日本在二戰中戰敗,在臺日籍教師隨日軍撤退時遺棄了相約私奔的女友,歸日途中,他將愛意和悔意化為文字,但信件直到去世才被其女兒代為寄出。
在“胡同臺妹”看來,《海角七號》之所以能打動人,是因為它訴說了小人物悶頭努力,富有樂天精神,期盼生命與生活奇跡的所有人共同的情感與夢想。“臺灣這幾年經濟不好,政治紛擾,但人民的勤懇努力與單純樸素從未改變。《海角七號》讓他們找到了一個情感宣泄的出口。”“胡同臺妹”說。
盡管有人被影片中臺灣普通百姓的幽默和堅持所感動,但也有人提出,貫穿《海角七號》全劇的,是七封遲到了60年的情書。這一日本元素,成為這部影片受到抨擊的一個靶子。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