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文/萬思揚
這是一部典型的好萊塢電影:華盛頓某大報記者卡爾(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扮演)和國會議員斯蒂芬(本•艾弗瑞克Ben Affleck扮演)是大學好友。英俊的斯蒂芬是民主黨的政治新星,因主持調查國防部海外工程承包商的腐敗案件而聲名大振。但在關鍵時刻,他的調查助理兼秘密情人卻在地鐵站內離奇身死。自殺還是他殺?誰是主謀?卡爾開始了鍥而不舍的調查。
“性、謊言和政治”,把電影觸角伸向社會現象背后的政治黑幕,這一第三世界導演們無法涉足的題材,卻是歐洲和美國自1960年代反戰運動以來發育成熟的一種電影類型,經奧立佛•斯通等導演的演繹而發揚光大。中國觀眾熟悉的有《一個警察局長之死》、《刺殺肯尼迪》、《卡桑德拉大橋》、《全民公敵》等。基本特點是揭示政治之陰暗和政客之惡。影片中越是高官,越是道貌岸然者,越可能是腐敗、謀殺和丑聞的黑手。
好萊塢對白宮和國會山那些搞政治的家伙向來不留情面。野心勃勃的政客、黨派政治的傾軋和勾扯,國會的秘密運作、利用政府和議員關系大發其財的利益團體、院外游說人士……盡在本片諷刺之列。按過去的老話,“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政治的黑暗和罪惡”。
不要說政治批評電影,現實題材特別是批判現實主義題材的拍攝,在中國都有相當困難。這幾年的國產電影已多有進步,《集結號》對戰爭場景的營造,細節和技術之真,已非老一代戰爭導演湯曉丹所能想象;《南京!南京!》已經可以冷靜刻畫日本人的心態和性格,《畫皮》居然正面渲染“人鬼情未了”。然而,如果有才華的電影人還只能和電影局玩“什么是可拍題材”的智力游戲,國產電影的“小陽春”,恐怕只會是一場短暫的銀幕春夢。
本片很適合新聞院校師生集體觀摩,如果他們真想在10年后入行的話。該片對美國主流大報的生存狀態,以及調查記者困境的描述,頗值得一看。互聯網興起、寫作博客化、娛樂時代讀者趣味的變化、備受尊重的調查記者日漸邊緣化,似乎正預示著嚴肅傳統媒體的窮途末路。本片展示了豐富而嚴謹的采寫技巧,比如怎樣獲得獨家新聞、如何核實單一新聞源的信息真假等等,正可以做采訪課的案例教材。
這該是今年好萊塢的A級制作:兩大當紅男星出演對手戲;劇本不壞,從對美國報館生態的描摹細致,可見編劇用力之勤;制作也算精良。但導演在選角上略有失誤。羅素•克洛演技精湛,但兩人既有同窗之誼,年歲也該相當,相比之下,本•艾弗瑞克的年少英俊和他的中年笨重,確有突兀之感。艾弗瑞克勝在面目俊美,但表演顯得單一,政治家的正義感和翩翩風度表現有余,政客的工于心計和機敏狡詐卻刻畫不足,因此當最后陰謀敗露、他才是暗殺主使的真相揭開時,就顯得太過突然,不能使人信服。
此外,既是男性對手戲,就當深入鋪陳兩人的不同性格和內心世界,揭示出他們命運的必然走向。好作品的劇情推演,往往是劇中人物性格自由發展、自然碰撞的產物,但劇中兩人的行為卻似乎是編劇和導演的刻意安排,為劇情而劇情,引不起觀眾共鳴。反觀艾爾•帕西諾、羅伯特•德尼羅在《HEAT》和李修賢、周潤發在《喋血雙雄》的正邪對立,劇情都是靠兩大對手的強力碰撞而推進。《喋血雙雄》中李修賢最后放棄警察身份,與殺手周潤發并肩作戰,是他在長期抓捕中為周的善良和義氣所感,不忍看他獨自赴死而拔槍相助。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