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月5日電 據(jù)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報道,留學新加坡的中國女生于梅琴(化名)至今仍記得2005年底初院假期,在中國家鄉(xiāng)收到新加坡教育部的掛號信的情景。信開頭第一句直截了當:“鑒于你的學業(yè)表現(xiàn)沒有達標,教育部決定取消你的獎學金!北M管做足了心理準備,這個晴天霹靂的消息還是把她擊得發(fā)懵。她在原地僵立了很久,才癱倒在沙發(fā)上,手腳冰涼。
2008年,在南大就讀二年級的于梅琴,成功申請到了教育部教師獎學金。在新加坡七年的時光,她經(jīng)歷了獎學金失而復得的震驚與欣喜,也獲得了比一般同齡人更豐富的人生體驗。
第一次獲得獎學金來新……
苦讀英文克服難題
新加坡政府每年會在中國各省招收數(shù)百名優(yōu)秀初中畢業(yè)生到新加坡中學就讀。教育部授權(quán)新加坡十余所中學在中國進行自主招生,由各所中學推薦的候選人,要先通過由數(shù)學、英語、智力測驗組成的筆試,再經(jīng)歷各校負責人親自把關(guān)的面試——兩關(guān)過后,才能決定誰得到獎學金。
2002年,福建省有22人被錄取成為獎學金得主,當年16歲的于梅琴是其一,在同年10月來到新加坡。獎學金得主到新加坡的頂尖學校接受教育,學費全免,食宿全包,每年還有2200新元的生活補貼外加醫(yī)療保險。但與優(yōu)越的待遇相伴而來的,就是嚴苛的要求和巨大的壓力。
“全英文教學”就是這些非英文母語的學生,碰上的第一只“攔路虎”。為此,許多學校都在開學前,為獎學金得主們安排三個月的英文課程,幫助他們適應全英文的上課環(huán)境。
而一開始英文程度不如其他人的于梅琴,在這時就感覺十分吃力。她坦言:“上第一堂英文課時,除了英國老師的第一句‘Good morning’以外,其他的我基本上都沒聽懂。”
這種語言壓力,開學后就更明顯地表現(xiàn)在與本地同學的溝通上。
于梅琴的第一個同桌是印族同胞,完全無法用華語溝通。再加上自己英語的不流利,使得她把本來得心應手的數(shù)學題,講解得疙疙瘩瘩,讓同桌聽得一頭霧水。
“明明會做那道題,可用英文就是講不清楚。那樣的詞窮,我想起來就覺得無助!
老師同學為她慶生 感動落淚
語言問題也使初來乍到的獎學金得主們,經(jīng)常生活在自己的“小團體”里,沒有融入本地學生圈子,給溝通帶來了更大的障礙。
溝通和人際上的巨大挫敗感,讓于梅琴發(fā)憤苦讀英文,補課、背單詞、看英文小說……漸漸,她和班上同學的溝通也變得順暢起來。
有一天,于梅琴像往常一樣準備上課。走進教室的老師,卻說了一句讓她意想不到的話:“今天是梅琴同學的生日,大家一起祝她生日快樂好不好?”她還沒有反應過來,只聽全班同學齊刷刷地唱起了生日歌,第一遍用英語,第二遍用華語,第三遍則是女校獨創(chuàng)的“啦啦啦”哼唱……大家邊唱歌邊拍手,對她報以祝福的微笑。歌聲中,老師把準備好的禮物遞到她的手里,她的眼淚一下子奪眶而出。
梅琴回憶起當時的感受:“之前把自己封閉得太緊了,不敢放松,也不能放松,不能讓他們看笑話。那一刻突然感受到周圍人的善意,覺得好溫暖。”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