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文/杜林
激動是毋庸置疑的。在經歷了動人心魄的7分鐘后,一個叫張琳的中國運動員把羅馬的池水和北京的深夜攪得沸沸揚揚。這個原本文靜沉默的北京小伙子,在那一刻擺出了醞釀已久的勝利造型——雙手朝天,高舉食指,大聲喊出“我是第一”!
這樣激情的表現對張琳來說無疑是一種意外。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那種把一切藏在心里、喜怒不形于色的人。
魯建東是張琳的按摩師,2007年起開始負責張琳的康復工作。在他的記憶里,張琳很少有這樣忘情的宣泄,臉上總是一幅波瀾不驚的表情,即使笑,也是淡淡的。他記得當年的大學生運動會,張琳輕松地連破紀錄,自己向他表示祝賀時,他跟平時一樣淡淡地笑著說:“還行吧。”不過小魯那天還是感覺到張琳非常高興,因為在他看來,張琳的笑容里有一點和平時不一樣的東西。
一年之后的北京奧運會,張琳的銀牌讓大家欣喜若狂,小魯和團隊中的許多人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張琳也同樣激動,但是遠比別人更快地恢復了平靜。或許,那是一次悲喜交加的結果,因為遺憾深植心里,所以才有了今天這次沖破藩籬的釋放!
這是一次圓夢之旅。其實,他完全可以更陶醉更忘我一些。然而片刻之后,當周遭的一切尚激動著熱鬧著,他自己已經率先從中逃了出來。進入到尿檢程序時,這個22歲的小伙子完全平靜下來,他坐在那里,清晰地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之后,像往常一樣,和教練分析比賽,然后是按摩放松,到準備睡覺的時候夜已經很深了。給哥哥回了短信,又給丹尼斯發信息表達了感激之情,這個時候他發現,自己久已平復的情緒再次波動起來。眼前開始浮現出一幕幕比賽時的情景,他的精神逐漸地跳躍起來。
躺在床上,輾轉著,印象里,這是他度過的最長的一夜了。北京的夜空里響著電視解說員激動不已的聲音:“冠軍屬于中國人!……張琳,張琳獲得冠軍!”這個,他當然不知道。很久之后終于睡著了,卻隱隱地透著興奮。而6個時區之外的北京這時早已蘇醒,因為他的這枚突破歷史的金牌,空氣里彌漫著一種亢奮的情緒。
張琳的轉折之年在2007年。當年年底,他和教練陳映紅終于做出了一個決定——前往澳大利亞受訓。
那一年對張琳來說是痛苦的。自世錦賽結束以來,他一直深陷在對自我的懷疑之中。他覺得自己的精力已經散了,只有不到一半的能量能用在訓練本身,剩下的一半則完全處于紛亂狀態。接二連三的失敗讓他開始懷疑自己的實力,奧運會近在咫尺,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否擁有和國際高手同場抗衡的能力?
他想換個方式,倘若依舊不能奏效,那就認命!
2007年年末,師徒一行7人踏上了前往澳洲的旅程,就在抵達駐地的當天,他便開始了下水訓練。
也許是心里懷著巨大的期待,也許是新鮮環境的刺激,他當時就游出了一個不錯的成績;而在一個月之后的一個小型比賽中,效果就已顯露無疑:一項保持了自己的最好紀錄,兩項則有所增長。
丹尼斯教練的執教風格非常嚴厲,訓練時隊員必須按照他的節奏和強度,幾乎沒有商量的余地。訓練方式也跟原來有很大不同,拿訓練時間來說,每天清晨5點30分就要開始,這讓習慣了上午訓練的張琳很不適應。但是他練得很努力很刻苦。那段日子,在給張琳作放松按摩時,魯建東發現張琳的肌肉處于一種非常僵硬的狀態,不過,精神狀態卻非常積極。
所有人都滿懷希望。離開時,他們把家當都留在了那里,期待著下一次的歸來。
在澳洲,日子很單調。夏天還可以去海邊找些娛樂,但是冬天的日子就有點寂寞了。不訓練的時候,張琳有時會在房間里上上網,打打游戲——他是CS高手。有時也會幫教練擇擇菜,甚至申請炒自己的拿手菜。那個時候的他在周圍人眼里更像是一個孩子,天真、活潑,很家常的一副模樣。
在隊里,張琳的人緣很好,小隊員見了他總是“琳哥”“琳哥”的,大家都愿意和他交流。有些時候,在旁人看來他似乎有點太好脾氣了,比如訓練時,偶爾有小隊員不小心干擾了他,他根本不在意。
“他完全可以再霸氣一些。他有這個資格。”
魯建東清楚地記得,自己被張琳吼過一次。他當時嚇了一跳,因為對方絕少有這樣大聲的時候。問明白才知道,原來張琳要掐表,魯建東卻直擋著他的視線,喊了幾次他都沒有聽見。明白原委后小魯趕緊讓開,但心里覺得非常正常,想不到訓練結束后,張琳直接走到他身邊,向他道歉:“不好意思,剛才有點著急。”
在澳洲,有一回訓練結束,張琳從水中出來,看見教練丹尼斯正在岸邊和一個人交談,他一眼看出那正是哈克特——他的偶像!不過哈克特的這個中國粉絲顯然不具備典型性追星族特點,他不是直奔偶像,而是走到魯建東身邊,讓小魯去跟哈克特打招呼,說自己想跟他合個影。
照片上的張琳笑得很開心,可是在小魯看來,張琳在偶像面前所表達出的興奮還不及他這個旁觀者呢!
而羅馬時間2009年7月29日夜晚,就是這個笑而不語的小伙子將偶像4年前創下的世界紀錄提高了6秒多!這一結果顯然是他自己也沒有想到的。他當時所做的,只是竭盡全力地向前游!
其實賽前,張琳想得很多,400米自由泳折戟,800米自由泳預賽又被對手拉開如此大的距離,這給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決賽前一個小時,他幾乎不知道自己“該怎么游了”。
陳映紅教練的一張紙條,及時將他從混亂中拉了回來。
紙上寫的是有關比賽的注意事項,包括入場后該做什么,入水后該怎么游,寫了大半張紙。張琳接過來看了一遍說記住了。不光記住了,他在最短的時間里領會了教練的意圖。
這種交流已經成為他們師徒間的一種習慣。
在陳映紅眼里,張琳就像她的孩子,而且是一個聽話、懂事、愛琢磨的孩子。他很依賴教練,訓練中有了任何問題都會及時跟她溝通,這使得他常常能夠很快突破自己所面臨的障礙。其實,羅馬世錦賽前,身處澳洲的張琳也有過一段非常困難的時期,訓練導致的心理壓力、單調的生活環境所帶來的心理疲憊使他一度感覺自己再也游不動了!陳映紅看在眼里,及時地對他進行調整,使得弟子一點點地卸去了精神上的枷鎖。
張琳在心里,無疑對陳映紅深藏著一份感激,只是他很少表達,奪冠后面對鏡頭的一番肺腑之言無疑是真情流露。每個人表達感情的方式都不一樣,張琳會把這些藏在心里,偶爾也會有一些溫情的舉動,比如找個機會為教練選一個珍貴的禮物。
世錦賽的精彩表現使得人們似乎急于將這個外形英俊的大男孩推向偶像之位,但在他如水的平靜面前,這熱情反倒顯得有些一廂情愿了。他依舊還是那個內斂靦腆的年輕人,在如潮的贊譽與熱情面前會有些許的茫然和不適。
其實他心里早已有了更遠的目標,為此而把自己放進了一個近乎刻板的模式里。為了保證體力,他每天早早地上床睡覺;害怕浪費時間,他與網絡游戲絕緣;還有許多時候,他讓自己陷入長久的思考。
他是長距離泳者。也許,相比強悍,他更需要持久;相比爆發,他更需要忍耐;相比偶像,他更需要做他自己。
(摘自《新體育》)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