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長生:降低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 需加速培養壯大房顫專科醫生隊伍
中新網6月7日電 6月6日為中國房顫日。
“目前我國房顫治療水平發展迅速,房顫導管消融的介入治療也日漸成熟。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不斷推進,預期未來病患需求仍將不斷上升,為此,我們需要加速培養壯大專科醫生隊伍。”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馬長生在中國新聞網“中國房顫日·心腦健康特別節目”如是表示。
該活動由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中國新聞網主辦,強生醫療科技支持。活動邀請了衛生健康領域部委領導、臨床專家、學界及行業代表,深入探討健康中國建設、公眾健康意識、醫療技術創新等話題,普及房顫防治健康知識。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到2030年,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要下降到190.7/10萬及以下,這個數字背后的意義是什么?
馬長生表示,目前我國的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是260/10萬左右,距離健康中國行動目標還有一定距離。為此,我們需要政府、醫療機構、社會各界、公眾的共同努力,管理好心梗、中風、房顫等一系列心腦血管疾病。
“以房顫為例,目前我國每年約有10萬房顫病人接受手術,隨著房顫治療水平不斷提升,到2035年,房顫手術預期將增加到每年100萬臺。”
面對不斷增加的病患需求,加速建設房顫專科醫生隊伍勢在必行。“除了不斷增加專科醫生數量以外,各級醫療機構還需著力提升醫生的專業技術水平。”馬長生介紹,這意味著需要向醫生提供更高質量、更高效率的專業培訓。“過去培養一位房顫專科醫生,需要約三年時間。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創新、培訓經驗的不斷積累,未來,我們希望將專業培訓的效率倍增,也就是將培訓一位醫生的時間減半,或是在同樣時間內將培訓的醫療水平加倍、戰斗力加倍。”
“這項任務特別艱巨,但我們充滿信心。”馬長生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