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澳大利亞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婦產科教授約翰·紐曼教授,在南京介紹了澳大利亞母乳喂養和母嬰保健的做法。
母乳喂養率超過90%
“澳大利亞牛羊成群,乳制品出口到全世界,但澳大利亞的母親卻很少用奶粉喂養孩子。”澳大利亞非常重視母乳喂養宣傳教育,幾乎婦孺皆知,產婦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寶寶的比例超過90%,并正向100%靠近。
雖然澳大利亞母乳喂養的比例非常高,但仍有少數產婦因疾病或其它原因,不能用乳汁喂養孩子。為此,澳政府于2005年專門建立了一個“母乳庫”,鼓勵那些奶水充足的產婦把自己多余的奶水貢獻出來,醫院對乳汁經過嚴格檢查、消毒后進行冷藏。乳汁在76℃高溫下消毒25分鐘后,存放在-25℃冰箱里可以保存18個月,如果在-80℃冰箱里,可以保存3年之久。
目前該“母乳庫”容量能夠讓200個寶寶吃飽肚子。政府正著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更多的“母乳庫”,并對母乳的質量建立了嚴格的檢查制度,確保百分之百的寶寶得到母乳喂養。
許多病在母腹內孕育
“許多人認為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代謝性疾病,是后天得的,其實不是,最新研究表明,這些疾病的病因在母親的腹內就已經形成了”。約翰·紐曼教授說,母親在懷孕時的營養和健康狀況,直接決定著孩子將來的健康狀況。
約翰·紐曼教授說,人類進化是一個緩慢而又漫長的過程。研究發現西太平洋土著人、澳大利亞印第安人等,從幾十年前食不果腹的物質短缺時代,一下子飛躍到食物豐富的現代社會,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等代謝性疾病患病率也隨之突飛猛進;但如果這個生活方式的演變是循序漸進的話,這些疾病則很少發生。
胎兒在母親腹內成長的過程也是同樣道理。如果孕婦胎盤功能不好,胎兒在腹內營養不良,出生后父母給孩子過多的營養補充,則幾十年后,孩子就容易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性疾病。所以又瘦又小的孩子出生后,父母不要急著給孩子喂得太多太好,而是要循序漸進。然而在中國,多數人認為孕婦吃得越多越好,孩子長得越胖越好,這是不科學的。
公共場所不賣含糖飲料
在澳大利亞,醫生會嚴格控制孕婦的體重增長和高熱能食物的攝入量,甜點心不允許多吃。孕婦營養過于充分,或孕婦營養不足,胎兒在這樣的環境中浸泡長大,將來都會得代謝性疾病,因此產科醫生一項重要工作就是,保證讓胎兒在媽媽的肚子里長得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從今年7月1日起,澳大利亞政府出臺法律,規定在學校、醫院、公園等公共場所都不準出售含糖的飲料、巧克力、炸薯條、冰淇淋等,熱含量超過600焦耳的奶油蛋糕、甜點心等也都不準出售,更不能將這些食物或含糖飲料賣給孕婦。(仲崇山 桑楚妍)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